遇英主匈奴跋扈 为休养汉帝忍屈

第十三章 遇英主匈奴跋扈 为休养汉帝忍屈

谈汉武帝,就不能不谈他对匈奴的反击,这也比较能体现强人的做事特点。

汉武帝之前的几位汉朝决策者,因为各种原因,对匈奴都以安抚、和亲为主,而匈奴对汉朝则保持主动出击的状态。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 年),汉高祖刘邦率领大军三十二万北上,被冒顿Mò dú单于以三十万精锐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白登山,七天之后才得以逃脱。次年,刘邦接受刘敬的建议,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单于,奉行和亲政策。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冒顿单于给吕太后写了一封信:“孤偾fèn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大致意思是说:“我是孤独无依的君主,生在潮湿的沼泽地,长在放牛放马的平旷之地,我多次到边境上,希望能到中原游玩一番。陛下您独立为君,也是孤独无依,单独居住。我们两位做君主的都不快乐,没有什么可娱乐的。希望我们两个能以各自所有的,交换彼此所没有的。”最后这句“愿以所有,易其所无”,绝对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充满了挑逗、侮辱,言外之意应该是,你我孤男寡女,都很孤单,能不能坐下来谈谈?这可是无礼至极。吕太后当时就怒了,找来陈平、樊哙、季布,商量要斩杀匈奴使者,攻打匈奴。樊哙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但是季布当场提出了反驳,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白登之围时,汉高祖亲自带兵三十二万,樊哙当时也是上将军,却无法突破包围,他现在凭什么说用十万大军就能横行匈奴?二是中原百废待兴,不宜轻易动刀兵,摇动天下。三是匈奴乃蛮夷之人,他们说了善言不必喜,说了恶言不必怒。此时的吕太后显示了女政治家的理性,她冷静下来后也知道不该打、不能打,打不起、打不赢,于是,派张泽为使者,给冒顿单于送去一封信,信中说自己“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意思是她年老气衰,头发、牙齿脱落,走路也不稳当,实在没有“再嫁”的资本和考虑了,恐怕是单于获得了错误的信息云云,并送两辆御车,马二驷,即配备驾车的马八匹,供单于平时驾驶。接着冒顿单于也给了一个稍微客气的回复,此事才算告一段落。高后时代,汉朝对匈奴依然是以和亲为主。此事见《汉书·匈奴传》。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 166 年),匈奴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从萧关(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攻入,抵达雍(今陕西宝鸡凤翔)和甘泉山(位于今陕西淳化西北),距离长安只有二百余里。汉文帝赶忙命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调集战车千乘、骑兵十万驻扎在长安附近,又在陇西郡、北地郡、上郡加强防守。“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云中郡和辽东郡中被杀和被掠的人口各万余人。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 162年)六月,汉与匈奴和亲。汉文帝是非常想表达诚意的,他给御史下诏令说:“匈奴大单于遗朕书,言和亲已定,亡人不足以益众广地,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今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后无咎,俱便。朕已许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大意是说:“匈奴大单于送给我书信,汉匈和亲局面已定,收留逃亡的人不足以增加人口,扩充土地。匈奴不准入塞,汉朝人不准出塞,违犯现今条约者杀头。这样可以长期保持和平相亲,以后也没有灾祸,双方都便利。我已答应了匈奴,现在布告天下,让天下吏民明确知道此事。”但事实证明,这只是汉文帝的一厢情愿。四年之后,老上单于去世,儿子军臣单于登位。这里需要谈到一个人叫中行说hánɡ yuè,他是汉文帝时的宦官,燕人。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汉以宗室女嫁给匈奴老上单于,让他作为陪嫁跟随,他百般不愿,可是上级强令他随行,因此他怨恨汉朝,投降了匈奴。要命的是,他知道汉朝内部情况,所出的主意往往切中要害,深受老上单于的信任。军臣单于继位后,中行说又侍奉军臣单于,获得军臣单于宠幸。接下来匈奴侵扰汉朝边境,应该是中行说出谋划策的,最起码,他起了非常大的破坏作用。上文说,汉文帝后元二年,汉文帝为了体现诚意,特意下诏书,告诫官吏百姓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越界,然而,就在军臣单于上台以后,也就是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 158 年)前后,匈奴兵分两路,三万骑兵入上郡,三万骑兵入云中郡,杀掠甚众,烽火连天,通到长安。汉文帝赶忙命令张武、苏意、令免、徐厉、刘礼、周亚夫带兵驻扎在各地,防备匈奴。著名典故“周亚夫军细柳”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此事见《汉书·文帝纪》。

汉景帝的时代主题是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内政问题,平定“七国之乱”,消除后遗症,因此,统治者需要很大精力来做战略布局和政策调整。对匈奴,依然是和亲为主。在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 156 年)和前元五年(公元前 152 年),汉朝都与匈奴和亲,“遣公主嫁匈奴单于”,并赠送财物。可是在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 144 年)六月,“匈奴入雁门,至武泉(故治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汉朝设置,因境内有武泉水而命名),入上郡(魏文侯设置,秦时的治所即政治中心在陕西榆林东南,汉时区域有所变化,大致在今陕西和内蒙古一线),取苑马(汉代始置牧场,专用以牧马,谓之苑马苑,畜养禽兽的园林)。吏卒战死者二千人”。汉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匈奴入雁门,太守冯敬与战,死”。

由此可见,在西汉前期,因为国力等方面的限制,西汉统治者变身为一团棉花,你来重拳我就承受,你不打我,我就给你送女人。西汉统治者想用“柔道”来解决匈奴的攻击,但这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和匈奴打仗,不能只用步兵,还要用骑兵,而当时没有马。《史记·平准书》上记载,刘邦在刚刚建立汉朝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天子想要找四匹同样毛色的马都找不到,很多将相只能乘坐牛车,老百姓毫无积蓄。同时,物资奇缺,“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一石米涨到了一万钱,而《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载,一石米三十钱。马匹奇贵,一匹马涨到了一百金。

到了汉武帝时,休养生息了接近七十年,有人、有钱、有马、有后勤、有训练、有战争动员能力,是对匈奴进行自卫反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