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位几成苦海 拥有者难得善终

第五章 赵王位几成苦海 拥有者难得善终

前面提到过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有一个叫刘友的被封为淮阳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被害死以后,吕后把刘友改封为赵王。赵王刘友的王后也是吕家姑娘,但强扭的瓜儿不甜,再加上刘氏皇族的人都恨姓吕的,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于是在夫妻关系上刘友对王后实施“冷暴力”,整日不理不睬,视若无物,却与其他爱姬甜言蜜语,打情骂俏。这个做王后的吕氏女子非常嫉妒,由爱转恨,在多次努力未果的情况下,愤然而去,在吕后面前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地说刘友的坏话,诬陷他犯有罪过。她说:“刘友曾说过,姓吕的人怎么有资格裂土封王呢!太后百年(指去世)以后,他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吕后听后果然被激怒,就召赵王刘友进京朝见。刘友到长安以后,被软禁在自己的府邸中。他对老婆实行“冷暴力”,吕后也对他施行“冷处理”,而且派自己的亲兵团团围住赵府,不给他食物。刘友的下属要是有偷偷给他送饭的,一旦抓住就被处死。吕后这么做就是想活活饿死他。刘友饿极了,思路也来了,就创作了一首歌曲,他唱道:

高帝九死一生啊,真是劳苦功高;

吕氏不劳而获啊,纯粹鸠占鹊巢;

婚姻不得自主啊,确实强人所难;

王后含血喷人啊,偏能狐媚惑主;

曾经安富尊荣啊,可惜乐极悲生;

我命危若累卵啊,谁能义胆忠肝;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吕氏伤天害理,何日天道好还?

纵令歌声委婉,谁解其味?

孤王悲伤寂寥,情何以堪?

后来刘友果然被活活饿死,被以平民之礼胡乱安葬在长安城平民百姓的墓地里,这是皇族成员的无奈,也是包办婚姻的悲剧,还是自由恋爱好。

吕后做了这些事以后心里也是不踏实的。有一次发生了日全食,白天昏暗无光,她没学过天文学知识,不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道理,看到日食后心里十分不高兴,就对左右说:“这都是因为我。”真是自作多情得可爱。

高祖的八个儿子中有一个梁王刘恢,这时他又成了倒霉蛋,因为他又得到了吕后的恩宠,被改封为赵王,现在叫作赵王刘恢(刘如意→刘友→刘恢),吕产被改封为梁王,顶刘恢的缺。但梁王吕产没有到梁国封地上,而是又被加封为皇帝太傅留驻长安,这也是吕后的主意,她一定要紧紧控制中央政权。吕后这时又开始“嫁女行动”了,她的妹妹吕须有一个女儿,也就是吕后的亲外甥女,把她嫁给谁呢?刘泽。这刘泽是谁呢?是刘邦的堂兄弟,被封为营陵侯。也就是说,吕后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这时刘泽是大将军。吕后封吕家的人为王,她知道自己在世时谁也不敢怎么样,但担心自己一旦驾鹤西去,刘泽将军会加害吕氏,因此她不但送给他一个女人,又加封他为琅邪王来抚慰他,真是用心良苦。

吕后若是一个种瓜人,肯定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之辈,她最擅长的本领就是强扭瓜儿来卖。这不又动强了嘛!刘恢被封为赵王以后,闷闷不乐,整天一副苦瓜脸,愁眉不展。顶他缺儿的梁王吕产的女儿,嫁给了刘恢,被封为赵国王后。也就是说,吕后又把自己的侄孙女嫁给了自己名义上的儿子。这吕产的女儿、赵国的王后带来的随从官吏都是吕家的亲信,他们在赵国把持朝政,并且一个个像特务一样暗中监视刘恢。他这不是娶老婆,而是娶回来一批秘密警察,自己行动不得自由,因此他更郁闷了,连强颜欢笑都难以做到了。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王后派人毒死了自己宠爱的姬妾,这就难怪吕家的女儿不受欢迎了。她们肩负政治使命,骄纵蛮横,仗势欺人,最后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刘恢既对吕家的人深恶痛绝,忍无可忍,又多愁善感,情深义重,美妾的死无异于在他忧郁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因此他也作了诗歌四章,让乐工谱成曲子反复咏唱。刘恢整日自感自伤,自悲自叹,最后精神崩溃,愤而自杀。吕后听说这段公案以后,认为他因为妇人而自杀,这是不顾刘家江山的“大不敬”罪,一怒之下废除了他后代继承王位的权利。

这年秋天,吕后派使者告知代王刘恒——刘邦的儿子,后来的汉文帝,要把他改封为赵王,可代王刘恒坚决辞谢,表示自己愿意继续在代国镇守边疆。这说明他深懂韬光养晦之术,知道与吕后保持距离是最安全的。他也最聪明,知道只要当上了“赵王”,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刘邦的八个儿子,有四个都直接或间接地死在吕后的手里,包括刘盈、刘如意、刘友、刘恢。

在此我有必要总结一下赵国的变迁。这赵国的来历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三家分晋”,晋国被一分为三,即韩、赵、魏,由此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来在秦始皇统一战争中被灭掉。在全盛时,它的疆域相当于今河北西部,山西中部、北部,陕西东北部和内蒙古河套地区。当然,战国、秦、汉时期,因为各种政治原因,赵地的疆域不断合并、分割、变迁。比如,汉王元年(公元前 206 年),项羽分封时,把赵国一分为二,分成常山国、代国,以张耳为常山王、赵歇为代王。汉王四年(公元前 203 年),设置赵国,辖有邯郸郡、巨鹿郡、常山郡,初封张耳为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 198 年),废张氏,改封刘如意为赵王,并兼有代地。此后陈豨谋反,自称代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 196年),平定陈豨叛乱后,将赵国常山(即恒山)以北地区划归代国,立未来的汉文帝刘恒为代王。由此可见,所谓赵国、常山国、代国,疆域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僵化地看。不仅本文如此,其他篇章涉及此概念,也是如此。基于本书定位,不能时时处处地分辨,有时会把赵地或者赵国的疆域直接说成今河北、山西一带,我想,读者一定能够海涵。

陈胜起义后,他派武臣、张耳、陈馀到赵地去发展势力,结果武臣自立为王。后来因为武臣的姐姐得罪了李良,李良一怒之下攻下邯郸,赵王武臣被杀,张耳立战国时代的赵国贵族后裔赵歇为赵王。赵王歇被韩信灭掉,张耳被刘邦立为赵王,他死以后儿子张敖继位。赵相国贯高看不惯刘邦轻视赵王张敖,准备刺杀刘邦,事情败露以后张敖差点被杀,多亏贯高作风硬朗,为张敖洗清了冤屈,但其王位不保。因为张敖的老婆是鲁元公主,他是正宗的驸马爷,他得以封为“宣平侯”。

此后,刘邦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被封为赵王,他因为母亲戚夫人的关系,被吕后毒死。继任者刘友因为不喜欢吕家女儿被活活饿死,刘恢也因受吕氏的迫害忧郁自杀。武臣、赵王歇、张耳、张敖、刘如意、刘友、刘恢这前后几个赵王中,只有张耳得以善终,张敖因为鲁元公主和忠臣的保护得以保留爵位,其他五个都死于非命。大富大贵之下是凶险的政治暗流,所以代王刘恒不受赵王之封真是英明啊!对了,还有第六个不得善终的赵王,是谁呢?吕后的侄儿吕禄。

“赵王”们都死了,这爵位不能空着啊,于是梁王兼太傅吕产和丞相陈平就逢迎吕后之意,说吕禄是上等侯爵,位次第一,理应进位为赵王。吕后还有什么不同意的,乐都来不及呢,当下大笔一挥签了字,这吕家又出了个赵王吕禄。高祖刘邦的儿子中还有一个燕王刘建,他这时死了,没有继位的太子,只有一个姬妾生的儿子,吕后就把这个刘建的儿子杀掉了,因此燕王刘建绝嗣无后,封国也被废除了。过了一段时间,吕台的儿子东平侯吕通被封为燕王,吕通的弟弟吕庄被改封为东平侯。这样现存的吕家有三个王:吕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他们三个是什么关系呢?吕产的亲哥哥是吕台,吕台的儿子是吕通,所以吕产与吕通是亲叔侄关系,吕产向吕后叫大姑,吕通向吕后叫大姑奶奶;吕产与吕台的父亲是吕泽,吕泽是吕后的大哥,吕禄的父亲是吕释之,是吕后的二哥,所以吕产与吕禄是堂兄弟。这吕禄、吕产、吕通构成了吕氏集团的权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