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众心遍赏功臣 三把火新皇上任

第三章 安众心遍赏功臣 三把火新皇上任

群臣们按照朝廷的礼仪依次排列侍奉皇帝,“交通部部长”夏侯婴与东牟侯刘兴居去清理未央宫,把那个少帝撵了出去,奉引天子的法驾——由三十六辆车组成的车队到代王府邸迎接刘恒,当天晚上刘恒正式入住未央宫。刘恒立即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军和北军,先把御林军指挥权拿在手里;任命和他一起来的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内的警卫工作,张武的一部分工作相当于警卫团团长。刘恒把安全工作安排好后,心里踏实多了。他回到议事厅中,当夜颁布第一道诏令:“近来吕氏家族独断专行,图谋造反,要颠覆刘氏宗庙社稷,多亏各位大臣团结协作,才挫败奸谋,使国家转危为安,没有酿成生灵涂炭的祸事,这确实是不幸中的万幸。如今我刚即位,大赦天下,户首男子赐爵一级,女子赐牛酒,允许百姓欢饮五日。”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罚金四两。

文帝拜谒高祖庙,这才属于正式即位。琅邪王刘泽被改封为燕王,镇守边境。周勃在诛灭吕氏的运动中功劳最大,因此他被任命为右丞相,原右丞相陈平被降为左丞相,大将军灌婴被任命为太尉,代替周勃。被吕氏侵占的封国土地物归原主,派遣母舅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国迎接薄太后。刘恒说:“吕产自封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假传圣旨派遣大将军灌婴带兵攻击齐王刘襄,想要在长安称帝。灌将军驻留荥阳,与各诸侯王呼吸与共,合谋诛杀吕氏;吕产想铤而走险,发动叛乱,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派人打入内部,夺回了吕产的兵权,这才没有酿成大祸;朱虚侯刘章率先发难,捕斩吕氏族人;太尉周勃先发制人,亲率纪通等人奉诏收回北军军权;典客刘揭奋勇当先,勇夺吕禄将印。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这些忠正之士奋不顾身,应该予以表彰,增封太尉周勃封邑万户,赐金五千斤;增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封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增封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封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看来新皇帝上任也同样先烧“三把火”,刘恒先把有拥立之功的人赏了个遍。

刘恒又开始研究“依法治国”的问题,对先前的量刑标准提出疑义,认为刑罚偏重。他说:“公正的法律是惩恶劝善的工具,是人们行为的准绳,所以法律必须彰显正义。可如今不但犯法者要被绳之以法,就连无罪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要被株连,收为奴婢。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不太同意这种无限扩大打击面的法律条款,你们也再商议一下。”负责的官员们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正是因为百姓不能自律,所以才制定法律约束他们。施行亲人间的连坐制度就是要使有犯罪倾向的人投鼠忌器,顾念亲属的命运,这样才能让他们不再心存侥幸,不敢轻易以身试法。这种制度由来已久,屡试不爽,还是不要更改为好。”刘恒说:“我听说只有公平公正的法律才能培养百姓诚实的品质,赏罚分明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天理昭彰,一味地靠严刑酷法不符合天理人欲。况且治理民众、导之向善的是各级官吏,他们在实行教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若是政府各级职员不能以身作则,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反而以不公正的法律去残虐百姓,就会进一步激发百姓的逆反心理。官吏知法犯法、贪赃枉法,又有什么资格去禁止百姓犯法呢?我没有看出什么便利,你们再好好商议一下吧。”主管人员说:“陛下心怀天下百姓,恩德布于四海,这不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我们愿意接受陛下的命令,废除一人有罪累及家属的连坐法律。”从这一番对话中可以看出,汉文帝确实是仁慈之主。

谈完法律,就又谈到继承人的问题,这在当时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主管部门上奏:“早日册立太子是保证国家政权平稳过渡的重大措施,请早立太子以安定人心。”文帝说:“我是一个德行浅薄的人,如今忝居大位,内心时感彷徨。我如今根本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常常自觉不胜天子之任。我纵然不能广泛搜求天下贤德圣明的人,把天下禅让给他,也不能早立太子呀!这让我更加失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还是不要提这事了。”主管部门官员说:“早立太子就是为了遵守祖宗遗训,表示自己心怀天下,这是很高的德行。”文帝说:“楚王刘交是我的叔父,年纪大,德高望重,社会阅历丰富,通晓国家政事;吴王刘濞(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七国之乱”的发起人)是我的堂兄,为人乐善好施,以德服人;淮南王刘长是我的弟弟,深明大义,秉持德才辅佐我,难道不能把帝位传给这些人吗?在王侯功臣中不乏德才兼备之人,若是推举这些人完成我不能完成的事业,这是祖宗的遗愿,天下的福气。如今不能推举这些品德高尚、才略过人的有识之士为天子,反而专意于自己的儿子,别人会说我不顾念江山社稷,只想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这不是以天下为公的人应该做的,我不赞同这种早立太子的做法。”官员们一再请求:“自古以来,凡是国运长久的国家都是因为采用了早立太子的方法,确立的继任者一定是自己的儿子,这种做法由来已久,并不是我们突发奇想、率性而为。高皇帝率领豪杰之士平定天下,分封诸侯,成为汉朝后世皇帝的太祖,而被分封的诸侯王及列侯也同样是各自国家和封地的始祖,然后子继父业,生生不息,这是天下大义。高皇帝设立这种制度来确保天下安定。如今放弃应该册立的继承人,改从诸侯及宗族中选取他人,这与高皇帝的意愿背道而驰。改立他人的想法是不适宜的。此外,若是不能尽早确立太子,引起心怀不轨之人的非分之想,恐怕会动摇国家之根本,这就与陛下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陛下的某位儿子年龄最长,为人淳厚慈仁,请求陛下早日确立他为太子。”文帝这才答允下来。他不愿独享其福,因此恩赐天下民众中应当子承父业的人一级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