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间硝烟再起 李广利丧师降敌

第十七章 汉匈间硝烟再起 李广利丧师降敌

从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 100 年)到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进入第四阶段,就是汉匈“再战期”。不过这一次可没有那么如意,汉武帝想在贰师将军李广利身上复制卫青、霍去病的成功模式,然而,希望彻底落空了,国家进而被拖入泥潭中。

在这一阶段中,汉朝明显占据了战略上的优势,形成“汉强匈弱”的局面。然而,这并不代表匈奴没有战斗力。整体的强势不能代替局部的强势,战略的强势不能代替战术的强势。匈奴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实力也在恢复,只是无法恢复到冒顿、军臣、伊稚斜等单于当政时的高峰状态了。

天汉元年,匈奴扣留了苏武。天汉二年(公元前 99 年)五月,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三万骑出酒泉,在天山攻击匈奴右贤王。一开始汉军获得首虏一万余级,然而在回师路上,汉军遭遇匈奴大军的围困,汉军乏食,多亏赵充国带领百余壮士突围陷阵,李广利残部才得以撤出。但是这一战汉军损失十之六七,损失的兵力在两万骑左右,属于先胜后败,赵充国负伤二十多处。汉武帝听说后,亲自接见赵充国,并检视其伤口,感叹不已,拜赵充国为中郎。李广利兵败,未受惩处。

此后,汉武帝又派公孙敖和路博德出兵,两路无功而返。

两次出兵之后,汉武帝又派李陵带领步兵深入匈奴境内,结果李陵投降匈奴,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公案。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有李广之风,善于带兵,谦恭下士,能够得到士兵的死力。在李广利带领三万骑兵攻击匈奴右贤王部时,汉武帝准备让李陵给李广利军团运送辎重,但李陵不想搞后勤,准备到前线冲锋陷阵。汉武帝说,这次出兵比较多,可没有骑兵派给你。李陵说,愿意率领步兵五千至单于王庭。汉武帝甚为嘉许,就同意了,并派路博德领兵半道接应李陵部。然而,路博德是资深的将领,耻为年轻将领李陵的后援,于是上书说,秋天出兵,匈奴正是兵强马壮之时,不如等来年春天再出兵云云。汉武帝一看就怒了,他还以为是李陵反悔了,找路博德当枪使,实际上是路博德有不可明言之处,但他说来年春天出兵更佳,也并不全错,这件事可以从多角度来看。但是,汉武帝强令李陵于当年九月出兵。

李陵奉命北行三十余日,深入匈奴境内一千余里,遇到匈奴三万骑兵集团的包围,李陵以五千步兵来对阵,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李陵靠着武器先进、指挥得法和将士用命,竟然给匈奴以重创,击杀数千人。于是,单于派左、右贤王八万余骑进攻。李陵不得已,且战且退,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李陵军战斗力依然很强。他发布命令,三次受伤者坐车,两次受伤者赶车,一次受伤者要坚持战斗。最后五十万箭矢使尽了,就用车辐、短刀与敌人战斗,再次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一看久攻不下,李陵部且战且走,怕有埋伏,就想退兵,可下属说,如果单于亲自统领几万骑兵却消灭不了几千步兵,就会让汉朝更加轻视匈奴。于是,匈奴继续进攻。李陵部依然顽抗,杀伤匈奴二千余人。就在单于再次准备撤退时,李陵军队中有一个叫管敢的军官因为受到校尉的侮辱,投降了匈奴,并把底细告诉了单于。单于大喜,又开始围困李陵军。不得已,李陵命令部下分散突围,最后突围成功的有四百多人,而李陵投降了匈奴。据专家考证,李陵投降之地离遮虏障只有一百八十余里。后来,李陵的投降对不对、可不可以理解,一直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

李陵投降匈奴之后一年多,公孙敖出兵无功而返,但他说,他之所以没有收获,是因为他抓的俘虏告知,是李陵教单于如何防备汉军云云。汉武帝一怒之下,命人杀了李陵家族,从而彻底断了李陵归汉的路。后来弄清楚了,此人不是李陵,而是一个叫李绪的人。汉武帝后来也反思李陵事件,想到了路博德等人的心思。《汉书·李陵传》中记载,汉武帝说“老将生奸诈”,就应该指此。可是,一切都晚了,李陵事件注定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历史公案,只看从什么角度来评析,所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汉武帝再次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李广利带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朔方,路博德带一万余人与李广利汇合,韩说(在名字中,“说”一般读为“yuè”)领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公孙敖带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朔方,骑兵、步兵总计约二十一万,想要与匈奴决战。匈奴单于提前得到信息,把累重(资产、妻子)迁移到余吾水(今蒙古土拉河)北,然后领兵十万余人与李广利兵团接战,双方大战十余日。公孙敖部战不利,韩说部无所得,李广利部的战果未知,恐怕未必如意。这次出兵,总体就是虎头蛇尾,再也没有卫青、霍去病带兵时的战果了。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最后一次大规模用兵。李广利带领七万人出五原,商丘成领二万人出西河,马通领四万骑兵出酒泉千余里。商丘成部的战斗力比较强,与匈奴战九日,杀伤匈奴兵甚众。匈奴畏惧马通部强大,未敢接战,自行退走,因此马通部无所失也无所得。出问题最大的就是李广利部。一开始,李广利获得小胜,追至范夫人城(古城名,在今蒙古达兰托达加德城东北),匈奴不敢拒敌。然而此时出了一个大问题。长安城内,“巫蛊ɡǔ之祸”牵扯面越来越大,李广利与丞相刘屈氂máo互相勾结,阴谋拥立李广利之妹李夫人生的昌邑王刘髆为太子的事情被发觉,刘屈氂被处死,李广利妻子入狱。这个消息传到了前线,李广利忧惧不已,他“由是狐疑,欲深入要(邀)功”。于是,他派两万骑兵渡过郅居水(古水名,今蒙古、俄罗斯境内色楞格河,源出蒙古杭爱山脉北坡,注入俄罗斯贝加尔湖),与匈奴左贤王下属左大将的两万骑兵战斗一日,汉军杀左大将,匈奴死伤甚众。

就在此时,汉军内部出现了问题。李广利的两个下属认为:“李将军怀有二心,他为了个人邀功,让大家处于危险之中,恐怕会失败。”他们想要抓住李广利,结果首谋的长史被李广利杀了。李广利引兵还至燕然山,单于知道汉军已经很疲劳了,于是又派出五万大军掩杀而至,双方死伤都非常惨重,最后汉军大败,李广利部七万人全军覆没,李广利也投降了匈奴。单于知道他是汉朝的大将贵臣,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对他的尊崇在卫律之上,这就引起了卫律的嫉妒。一年多以后,单于的母亲病了,卫律命令巫者说已故单于发怒了,说:“我们过去祭祀的时候,经常说抓住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后,要把他杀了祭祀宗庙,现在抓住了,为什么不用他祭祀宗庙?”巫者的话在匈奴拥有极大的权威,于是,单于抓捕了李广利。李广利骂道:“我死必灭匈奴。”事有凑巧,他死之后,匈奴境内接连下了几个月大雪,牲畜冻死,人得瘟疫,庄稼不收。单于怕了,便为贰师将军李广利建立了祭祀的庙祠。

李广利投降匈奴之后,单于气焰嚣张,第二年致书汉朝,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人也是天之骄子。他说,如果汉朝开关市通商,每年送给匈奴一万石酒、五千斛粮食、各种布绢一万匹,其他方面像以前约定的那样,匈奴就不骚扰汉朝边境。最终汉武帝没有答应这一要求。其实,匈奴也是虚声恫吓dònɡ hè。在汉朝的持续打击之下,怀孕的妇女因为奔波而流产,家庭破败,匈奴从单于往下,都希望和亲,别打了。汉朝因为“巫蛊之祸”、农民起义、持续用兵等原因,国家也濒临崩溃的边缘。后来汉武帝发布《轮台诏》,主流观点认为这是“轮台罪己诏”,也有人说班固、司马光夸大其词,目的是塑造一个悔过的汉武帝。从诏令的内容来看,晚年的汉武帝内心确实无限凄凉,他应该做出了种种反思,只是出于一个皇帝的尊严,他的悔过是非常有节制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详情请看《汉书·西域传》。

以上基本就是汉匈之战的主体内容,是最能体现汉朝“武功”的部分,而汉武帝作为主要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体现了无与伦比的战略规划能力,也有让历史深感遗憾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