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关于跳马记载

一、《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关于跳马记载

跳 马

苗人跳马,亦为盛会之一。因耗费甚巨,故并非每年举行。此俗,惟古丈县部分苗族有之。此区部分苗人与汉人同化,已不说及苗语矣。男女装饰及习俗亦与汉人同。所异者,尚跳马之敬神也。如地方突起人畜瘟疫,虫蝗旱灾,其他禳解无效时,方叩许此之神,不能即时酬还,必待岁丰之年,始酬祭之。照例择日,以农历正月起算,至十八日止,看何日逢马日,便是祭日。举行跳马,行期三天,亦有节省开支定为一天者。寨民公众出款致祭之。并非某村一家自为也。未到期前,先向各方亲友报客,届期前来参加祭典。来贺客人,要放鞭炮,抬粑粑、糖糁等作为礼品赠送给主人。舅姑姻亲,踊跃来贺,各往各的亲戚家。并扎马数匹,全身糊以黑白黄纸,外加粉饰,如马一般。马腰间,特用竹块扎两个孔,以便人穿入孔内,表示形同骑马状态。赛跑时,无异马跳之姿势。扎马,至少要扎五匹,多则七八匹,喜热闹者随人做之。以桌一张,摆于跳马宽坪中为神坛,桌上摆些酒樽肉献。马场满插五彩旗帜,星罗棋布,井井有条。燃烛烧香,觋师念咒。杀大肥猪一只以祭之。先交牲而后上熟。祭仪完毕,方许跳马。跳马时,先由主人,次及来宾,最后宾主互相比赛。一班强壮青年,喜爱参加,以角胜负。凡愿参加者均受欢迎,并放鞭炮奖励胜者。此种跳马举行,无异今日之学校开运动会。远近村人,踊跃前来观者不少。亦有玩狮子、龙灯者,有耍拳棍刀锏者。鼓乐齐奏,动地惊天,欢庆一堂,尽兴表演。跳马完毕,留客夜宿,餐后晚间主宾相约,男女歌唱,一唱十和,比赛优劣,一般旁听者,赞声助兴。甚有歌师,男与男唱,女与女唱,大展本能,各显神通。不会歌者,吹乐器,跳鼓舞,随人所好,尽情娱乐也。

查此苗人,同化汉族,已百余年。家庭组织,不复具有辨别之点,八九十岁老人,能讲古苗语单词,但会话不全。而六七十岁之人,苗语完全不知,其语言已无从调查。此地苗民,虽有跳马之俗,然数十年来,未闻跳马之举。编者考察所得,姑且记之,备为后人参考。

按:选自《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作者石启贵(1896—1959),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石启贵为苗族著名学者,曾与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凌纯声共同调查研究湘西苗族。本书原作于1940年,原名为《湘西土著民族考察报告书》(初稿)。民国时期,土家族未被承认为单一民族,故将湘西土著民族统称苗族。

图1-8 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