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瘟灾禳解之说

三、瘟灾禳解之说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所著的《湘西土著民族考察报告书》中,就有跳马有关记载:“所异者,尚跳马之敬神也。如地方突起人畜瘟疫、虫蝗旱灾,其他禳解无效时,方叩许此之神。不能即时酬还,必待岁丰之年,始酬祭之。……”石老先生有关跳马的记述,是我们查找到的最早的一个关于跳马的版本。它为我们恢复跳马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丈跳马节的申报,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持;同时,又为《古丈跳马》一书的编写,增强了信心。石先生最后还交代:“此地苗民,虽有跳马之俗,然数十年来,未闻跳马之举。”编者考察所得,姑且记之,备为后人参考。

当时,正值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兵荒马乱,人们根本不可能举行跳马活动。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和1948年,还举行过两次跳马活动。故此,石老先生仅是考察、采访,姑且记录下来,为后人参考。他没看见跳马,更没看见许马。明眼人会发现,跳马节前的许马时间,是土神的生日农历二月初二,这是雷打不动的。而石先生提出是在瘟疫、灾害发生之后,似有矛盾。一般人畜瘟疫、虫蝗旱灾,常常发生在春、夏之际,在其他禳解无效时,才叩许(许马)。显然,许马是在瘟、灾还未停止之时,而农历二月初二许马是在未发生瘟灾之前,二者有差距。这又是何因?土家跳马确实有祈祷消除灾殃之内容,至于许马时间上的差异,并不奇怪。凡一种习俗的产生,必然经过“初始—调整—定型”这一发展过程。二月初二许马,是提前许愿,确保全年无灾无难。

此外,三峡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廷亮先生,多次来古丈收集跳马民俗资料,并应邀参加马年(2014年)正月初四(2月3日)太坪村跳马节活动。应邀的还有三峡大学采访团队及武陵网总编辑朱峰等人,他们还参与正月初五古丈县城迎春文艺活动,与太坪村跳马队及春节文艺表演队合影留念。不久,陈老师偕女儿陈奥琳(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专程来古丈县太坪村进行跳马节的实地调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文化旅游广电局伍秉纯陪同一道前往。陈老师是湘西龙山县人,土家族,对土家族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特别是他精通土家语,对热溪有关地名以土家语为依据进行了解读。陈老师有关土家跳马的文章,将在后面同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