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官人向宗彦

一、向老官人向宗彦

土家族学者向官华在《向宗彦及溪州后裔与土司王朝传》一文中,对向老官人向宗彦有如下记述。

溪州彭氏土司王朝是历代朝廷羁縻的对象。其能够延续八百年之久,是早期地方民族自治的典范,是少数民族自治的历史奇迹。在历代改朝换代的巨变中,彭氏土司王朝能审时度势,反而获得了历代朝廷中央集权统治者更多的优惠条件和安抚政策,使土司王朝得到了稳定发展并创造了延续八百年的辉煌历史。作为奠定溪州土司王朝八百年基础,创造辉煌奇迹的土家族“三大主神”之一的向老官人向宗彦及他的溪州几十代后裔,几百年来竭力辅佐土司王朝,南征北战洒热血,而作出的巨大贡献世人却鲜为人知。

第一章 向宗彦规劝彭士愁审时度势与楚王议和,歃血结盟共立铜柱,奠定土司八百年基础

后晋天福四年(939),溪州蛮首彭士愁集两州一万余人反抗楚王马希范横征暴敛,拉开了溪州之战的大幕。晋王石敬唐命向宗彦辅佐楚王马希范征战彭士愁。经过一年多征讨,彭士愁战败,逃进深山。为保土司城小王朝不被毁于一旦,为免除土司城人民遭受灭顶之灾,彭士愁派其子彭师杲议和。根据《老司城·向氏宗谱》和老司城彭氏历代相传的内容,在议和期间向宗彦与彭士愁以诚相待,结为好友。向宗彦规劝彭士愁要审时度势为溪州今后大业和疆界永固而作想。共商五件大事:其一,向宗彦愿代替溪州五大姓之一的向姓在铜柱上签名;其二,协助彭士愁做好吴著冲原老蛮首手下大将田尔庚的归顺工作,彭士愁当即封田尔庚为统兵大元帅;其三,请旨马希范要向宗彦代管辰州、沅陵、桃源、澧州等疆界,以便土司与楚国的沟通协调;其四,请旨马希范上奏朝廷允许彭氏世世代代承袭职位,并由中央册封;其五,要求享受高度自治权,楚国政府不收赋税,自主宗权地位,中央朝廷要册封彭士愁为靖边指挥使,享有独立司法权,楚国政府不干涉地方司法等。楚王马希范请旨朝廷同意以上条件,于后晋天福五年(940)十二月二十日立铜柱于会溪坪风毛岭野鸡坨。从而结束了多年的民族之战,奠定了土司王朝八百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向宗彦作出了巨大贡献,溪州土家人敬他为“向老官人”而世代祭拜。

图2-1 向老官人墓修复庆典

图2-2 向宗彦墓区石人石马石羊

第二章 向永基献良计拆会溪治所,福石宠兴土木修建灵溪新城

据《大湘西土司》一书记载和老司城彭氏、向氏祖辈历代口传,向宗彦后裔向永基任土司总管多年。在宋绍兴五年(1135)初,第十世土司彭福石宠袭父职任溪州刺史期间,正值北宋末、南宋初的交替年间,金兵入侵,中原动荡。地方诸蛮战乱频繁,战火危及会溪坪治所安全。土司彭福石宠征求对策,总管向永基经深思后建议:(1)为了土司王朝基业和子孙后代,不能卷进地方各派纷争,而是要养精蓄锐,大力发展基业;(2)从地理条件讲,会溪坪距江边不远,时有水患威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易遭外敌入侵,战必败,基必毁;(3)建议以溪州原蛮王吴著冲盘踞的宫城为溪州中心治所,因为该城在灵溪河畔半坡500米之处,无水患之忧,且四面山脊,重叠陡峭,可以以山为障,以水为池,外敌不易进入,是天然屏障,易守难攻;(4)该宫城边有福禄寿三星山庇护,可稳坐基业,还有太平山保障太平,更何况四周群峰呈万马归朝之势,蕴含着万山归顺之尊,万马朝拜之荣,土司王朝基业必兴盛永久。彭福石宠听后大喜,即命总管向永基拆除会溪坪治所,建修灵溪河宫城。向永基调大批工匠精心修造宫城的街道、商铺、住所、衙署、宫殿等设施。1135年冬完工后,会溪坪治所除少数人留守外,2000户人口都搬迁到灵溪新城。总管向永基这一决策性的建议,使土司王朝远离战火,稳定发展。新城开始繁荣兴旺起来,真正地成为溪州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翻开了土司王朝历史发展新的一页。

向宗彦(892—944),家住沅陵莲花池,此地位于溪州东南约30千米,系沅陵、常德、湘西及贵州一些地区的向氏家族发源地。莲花池分上、中、下三个村落,现有900余人口,这里保存着大量文物遗迹与农耕文明。向宗彦的功绩可用“彭马征战和为贵,楚蜀通津展雄风”来概括。

近期沅陵县文物部门在莲花池发现了一处民居建筑群,共20余栋,占地1800平方米,残存的老官堂(向宗彦祖屋)门楣和厅堂梁架精雕大量莲花造型,做工考究,装饰豪华。2018年春夏,笔者驱车经古丈高峰镇进入莲花池,受到该地向氏族人的热情款待,并参观了老官堂和向宗彦坟墓。向宗彦是从江西迁至该地的,为向氏第一代族人。老官堂大门镌刻一副对联:“后晋统率千军万马平州乱,莲花官人二酉五溪治蛮荒。”向宗彦葬于莲花池上游不远的血水潭黑慕岗。我们在现场看到,坟墓旧貌已毁,正在重建,尚存有石虎、石马、石羊、石人等大型雕像及石碑。

沅陵县二酉乡莲花池村与古丈县高峰镇毗邻,同烧一山柴,共饮一江水。我们暂时撇开官方的记载,听听有关向老官人的传说故事,了解一下人们心中的向老官人。下面是20世纪60年代,古丈县文化馆馆长伍永隆和山枣乡小学教师张显志搜集整理的《向老官人的传说》的摘录。

很久很久以前,在泸溪、沅陵、古丈交界处,有一块大草坪(现叫马草坪),来了一匹黑马,饿了,就在草坪上吃草,渴了,就到十里外黑马潭喝水。它能吞云吐雾,来去自如。它恐吓人畜,附近村寨不敢到那里放牧。行人往来,也结伴相邀,要凑满三十人才敢从这里过,此处故名三十坳。官府勒令附近村寨的猎户在三个月内捕捉到它,如果抓不到,就要拿人问罪。

竹山寨有个老猎户,名叫张大成,是远近闻名的猎手,众猎户推他为头,一同前往捕捉黑马。大家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擒到它,猎户们你看我,我看你,干着急。转眼已过了两月,张猎户说:“谁能降服黑马,愿将女儿相许。”第二天,就请人写了一张降马招婿榜贴在他的家门口。这张猎户只有个独生女儿,名叫雅索。她弄刀使叉,射箭骑马,捕走兽,射飞禽,十拿九稳。附近青年猎手看了榜示,都想来揭榜。但是,个个又都无法降服黑马。一日三,三日九,三九二十七,最后一个月只有三天了,降马招婿榜纹丝未动。又过了两天,来了个土家打扮的后生,走到张猎户门口,一手把榜文扯了。

老猎户心里非常高兴,便带雅索同这后生前往草坪降马。众猎户相随,远近的百姓也闻讯赶来,好不热闹。

午时,黑马正在草坪中央吃草,只见这位远方的青年猎手,左悬弓,右插箭,身背大砍刀,向黑马奔去。黑马闻有人气味,一声嘶叫,张开大嘴,一个“天蹦纵”,直奔青年猎手。只见猎手一个侧身闪过。老猎户父女和众人都很担心,忙齐声吆喝助威。黑马刚刚前蹄一跃,老猎户父女拿弩齐放。黑马张着嘴,把飞箭一一吞下,直奔老猎户。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位青年猎手右手一扬,三支三寸长的雕翎箭排成一字形,飞向黑马头部。黑马张开嘴吃了中间那支箭,左右两支箭插在黑马两边耳朵上。黑马疼痛难忍,无法腾云,一下跌落草坪。黑马还没站稳,后生早已一个箭步,飞身上马,把马耳朵上的雕翎一拉,喝道:“今日认得我向老官人么?”黑马点一下头。“既认得,从今以后做我的坐骑。假如愿意,点头三下。”黑马果然点头三下。后生把黑马耳朵上的箭取下,舞着大刀,骑着黑马,绕着草坪走了一圈。看热闹的人也在坪上耍刀弄棍,打拳和舞流星。雅索带着姑娘们跳起了团圆鼓舞。

这个降马的青年猎手叫向老官人,家住沅陵莲花池,家有年迈的母亲,父亲是打猎能手。向老官人十一二岁便开始和父亲上山打猎。不久,老猎户为他和雅索完了婚。

向老官人降服黑马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传到京城,连皇帝也知道了。他想:“五溪蛮向来不服王法,现在又出了这样的能人,将来天下还保得住?”于是下了一道御旨,要召见向老官人。

向老官人只好骑着黑马进京。皇帝给他华丽的房屋住,送山珍海味吃,还封官。向老官人一点也不动心,一心只想快快回家。这天,皇帝专门召见他。

皇帝问:“你家有多少人?”

向答:“有三斗三升小米那么多人。”皇帝听了,吓了一跳,心想这么多的人,造起反来如何得了。

皇帝问:“你家有这么多人,煮饭、挑水有多少人?

向答:“七十人煮饭,八十人挑水。”(父亲八十岁,母亲七十岁)皇帝心想,自己身为天子,家里也没有这么多人煮饭、挑水。

又问:“你家房子有多大?”

向答:“千根柱头落地,万个门口出入。”(住竹夹墙的茅屋)皇帝心想,皇宫也只九重门,自己又比输了。

皇帝继续问:“这么大的房子扫地怎么办?晚上灯有多少盏?”

向答:“风扫地,月点灯。”(风大能把屋里灰尘垃圾吹掉;透过竹夹墙的月亮当灯)皇帝更弄不清这句话的意思,心想,反正自己又不如他了。

皇帝最后问:“吃住怎样?”

向答:“吃的金子饭(小米饭),银子菜(白花菜),用的有皮无骨的象牙筷(芭茅秆当筷子),玉石翡翠碗(油桐树叶)。日吃江边之水(半边破水缸盛水),夜睡独脚龙床(树杈支起的床),三只盐船下水,磨鹰滩打了一只,吃了三天淡菜。”(他养了三只鸭子,靠鸭子下蛋换盐吃,被磨鹰抓去一只,少了三天的盐钱)

向老官人对答如流,一席话把皇帝吓得目瞪口呆,心想:他住的逍遥宫,胜过金銮殿,赛过神仙府,超出帝王家。自己贵为天子,倒不如向老官人。心里这样想,嘴里却说:“卿文武全才,现赐御酒十瓶,以示圣德,休负朕望。”向老官人接过御酒出门而去。

第二天,向老官人骑着黑马,带着御酒回家。他想一天到家,于是快马加鞭,黑马腾云驾雾一般飞奔,到了常德,不过中午,来到德山寺下的白马渡。他跳下马,来到渡船上,打开一瓶御酒,芳香扑鼻,就喝了一大口。酒一下肚,向老官人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个跟头栽到河中。这时黑马赶忙下水,一口将向老官人衔住,跃出水面,上了岸,不要命地飞奔向竹山寨。一到家,黑马把向老官人放下,雅索一见此情景,便放声大哭,老猎户也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只听得一声喊:“气死我了!”大家一看,向老官人醒了。原来向老官人喝下有毒的御酒后,掉到河里,肚子灌满了水,黑马把他衔着跑了几百里路,酒在肚子里往上涌,他大喊一声,毒酒全部呕了出来。大家见了,才放下心。向老官人把进京的经过说了一番,大家才知道中了皇帝的毒计。

皇帝收到常德府的呈报,得知向老官人喝了毒酒,坠河身亡,心里着实高兴,便派一员大将带领万名官兵,征剿土家苗寨,扬言要踏平竹山寨。当官兵浩浩荡荡开到三十坳,见没有人抵挡,便趾高气扬地进入寨子。哪知立足未定,就被沅陵、泸溪、古丈边界各族百姓围住了。从三面放火,仅留西边一条出路。这些官兵吓得哭爹喊娘,往西逃窜,不上一里,正遇上向老官人骑着黑马,拿着大砍刀,挡住去路,往后退又进入火海。一场激战,杀得官兵丢盔弃甲,血流成河,剩下的向东败退,向老官人随后追赶。赶到一处,因之前向老官人的刀砍卷口了,便在一块石头上磨了一下(后来这个地方叫磨刀岩),又继续追赶。再说官兵败退,走了一天一晚,饿得无法忍受,到处抢劫百姓的猪羊,放在火里烧着吃(后来这个地方叫烧肉溪)。刚吃下肚,向老官人就赶到了,官兵不要命地鼠窜,赶到白河边,这时正是倦鸟声声,暮鸦归巢之时(后来这地方就叫作鸟宿),争先恐后地跳上了船,淹死踩死不计其数。向老官人追到河边,天也黑下了,便准备收兵,但心中怒火尚未消除。只见他骑在马上,右手一扬,三支雕翎箭,成一字向东北方向飞去,才心满意足收兵回寨。

第二天,京城的皇帝上朝,看见他坐的龙椅上并排插着三支利箭,上刻“向老官人”四个字,吓得要死。心想,昨晚幸亏退朝早,不然早作箭下之鬼了。皇帝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不敢上朝,时刻担心又有三支箭射来,只好躲在深宫内,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从此,向老官人夫妇俩过着游山打猎生活,各族人民也安居乐业,官兵再也不敢侵扰竹山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