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性诸多表现
2025年09月26日
四、自娱性诸多表现
(一)操旗
所用之旗有长方形、三角形、锯齿形,颜色有红有蓝有花等色。旗名有龙凤旗、朝代旗、队旗、蜈蚣旗、月亮旗等20多面。《周礼·春官·司常》中就有“熊虎为旗”之说,表明旗实质上是图腾崇拜的一种遗俗。
(二)稀可乐
稀可乐表演最具自娱性,且遗存着原始戏剧的神韵异彩。稀可乐实质是毛古斯的变种和演化。毛古斯的表演者无道具,而稀可乐表演一般都拿道具。那扮钓鱼的,手拿钓竿向人群频频抛饵,猛扑向一年轻妹子,声称钓到一条大鲤鱼,女方并不生气,惹得大家捧腹大笑。那装扮捞虾的苗女,手拿三角捞兜,穿行于人缝间,手舞足蹈,表演捞虾、提兜、捧虾、装篓等形象逼真的舞蹈动作,有的青年后生家不知不觉竟成了她网中俘物,逗趣耍笑之声此起彼伏。
春牛表演。春牛用竹子和黑布制作,两人扮牛,另一人扮农夫,操犁耙,跟在春牛后面,表演各种春耕动作。勤劳的土家人长期与外界隔绝,没有什么过高的文化娱乐方式,只有将自己田间农活质朴地再现出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享受。
(三)抬老爷
老爷就是地方官吏。跳马中的抬老爷确实受到“治城岁五月二十八日迎城陛会”的一定影响。但城陛只迎不烧,而老爷却要抬又要审还要烧。抬老爷活动本身就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民族压迫的一种毫不掩饰的反抗。
综上所述,土家跳马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节庆文化。土家跳马源于劳动,依附宗教祭祀而生存发展,最后摆脱宗教,成为群众性自娱性的歌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土家巫教必然逐步走向衰亡,而作为一种有丰富社会内容,又有一定教育作用的跳马歌舞艺术,理所当然地得到继承和发扬。
(伍秉纯,载刘黎光主编《湘西民俗文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