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访问团古丈分团访问工作报告》中相关记载
2025年09月26日
二、《湘西土家族访问团古丈分团访问工作报告》中相关记载
太坪、宋家若等地的土家族,有造旗舞、调年舞、跳马等不同的艺术形式。造旗舞意思是请菩萨。投四根大旗六根正旗(均系红色),大旗插在地下不动,六个人拿六根正旗,其余的人都打小旗。造旗以后就跳调年舞,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都穿华丽鲜艳的服装,围绕着跳舞,分大步、小步、扯脚、摆手等不同姿势,舞完唱情歌。
跳马的举行一般在正月里属马的日子。首先用纱篓作成马头,枇杷叶作马耳等,然后两人穿上马的服饰,跳马舞时一人骑马一人牵马。马舞的前面有一对拿大刀和小旗的人,后面有一顶轿子,里面坐着判官老爷,舞完后就向老爷发问:“瘟疫瘟气走了没有?虫旱收走了没有?五谷丰收不丰收?”说:“收走了。”判官最后故意答错,众人上去把判官杀倒,就算完事。
以上舞蹈形式,解放前最热闹,多到正月,到处的都来,那时每家都客多,谁家的客多谁家就光荣,每家过年时都要把腊肉、粑粑留着,以便招待客人,但客人来玩时也要带些礼物来。这种舞蹈形式除娱乐以外,还有敬神的意思。
另外还有打三棒鼓、挖土歌、唱孝歌、玩花灯等多种活动。
按:选自《湖南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精选》,彭继宽(1936—2015)编选,岳麓书社2002年9月版。在《湘西土家族访问团古丈分团访问工作报告》一节中,遗失一半多资料。伍秉纯多方查找,终于发现油印件原文,将原件整理后登载在《土家族研究》2015年第2期上,题目原文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访问团古丈分团工作情况报告》,补齐遗失部分,约4万字。原报告写于1957年。
报告中喜灯(又名喜克罗),即跳马中稀可乐表演,为我们展现了渔、樵、耕、盲四种表演角色。“渔”即打鱼、捞虾,“樵”即上山砍柴,“耕”即驾牛耕田闹春,“盲”即算命先生算命、打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