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软坚方药治疗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
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补肾软坚方药具有益肾健脾、软坚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尽管目前没有该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报道,但是其有抗氧化作用,从理论上能够治疗胰岛素抵抗。因此,本研究考察补肾软坚方药对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开发中药新药奠定基础。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选取2013年7月~ 2014年9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8.96±6.45)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病程(7.09±1.42)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27.08±1.02)。
2.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1)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同第六章第一节。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空腹胰岛素水平>16.15mIU/L,餐后(或口服75g无水葡萄糖)1h胰岛素水平>109.8mIU/L,餐后2h胰岛素水平>89.0mIU/L。有1项以上阳性者为胰岛素抵抗。中医诊断标准:同第六章第一节。
(2)纳入标准 年龄45~70岁;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其他标准同第六章第一节。
(3)排除标准 同第六章第一节。
(4)剔除病例标准 同第六章第一节。
3.药物 补肾软坚方药(中成药制剂)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制备,由党参、丹参、杜仲、桑寄生、龟甲、淫羊藿、何首乌、石菖蒲、茯苓、砂仁、夏枯草、海藻等组方,每片相当于生药0.5g,60片/瓶,产品批号130311、140115。
4.分组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补肾软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补肾软坚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0±6.33)岁,平均BMI(26.98±1.01),HbA1c(6.66±0.25)%,平均糖尿病病程(7.13±1.49)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8.73±6.64)岁,平均BMI(27.17±1.03),HbA1c(6.70±0.26)%,平均糖尿病病程(7.05±1.3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HbA1c、糖尿病病程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5.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及常规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原治疗方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日;伏格列波糖片0.2mg/次,3次/日。补肾软坚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肾软坚方药(中成药制剂),6片/次,3次/日。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6.观察指标 运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西斯美康CA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FBG、P2BG、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I)。
IR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7.疗效评价标准参考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同第六章第一节;疾病疗效评定标准:同第六章第一节。
8.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85.0%;补肾软坚组显效2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补肾软坚组FBG、P2BG、HbA1c、空腹胰岛素、IRI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补肾软坚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6-16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x±s,n=40)

(三)讨论
时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之相伴的胰岛素抵抗也在逐年增加。本研究试图从益肾健脾、软坚散结的新思路,尝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新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补肾软坚方药治疗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可以明显降低其FBG、P2BG、HbA1c,可以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IRI,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补肾软坚组临床疗效显著。但是,本研究的不足是入组病例数较少,以后可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更进一步评价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补肾软坚方药治疗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改善患者糖代谢,还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临床治疗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