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软坚方药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临床观察

第一节 补肾软坚方药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临床观察

关节病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导致老年人残疾的第二大病因,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尤为突出。早期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鉴于西药的副作用,患者往往求治于中医。笔者科研团队曾于2007~2011年间,对使用补肾软坚方药治疗早期原发性KOA的门诊患者开展临床观察,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共计36例。男性4例,女性32例;最大54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4周;均为单关节发病,左膝19例,右膝17例;病因均为久立或受寒引发。

2.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1)诊断标准

①症状:近一个月内膝关节反复疼痛,长时间活动后(超过1小时),或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晨僵均不足半小时。

②体征:轻微肿胀或不肿,压痛常在髌骨四周,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舌质淡暗或淡红,舌边有齿痕或少白苔;脉沉或弦细(除外湿热内蕴之象)。

③Kellgren-Lawrence分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似有骨赘。

I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明显骨赘。

III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中量骨赘,有些骨质硬化或磨损。

IV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大量骨赘,骨质严重硬化、明显磨损和畸形。

0级10例,I级11例,II级9例,III级6例,骨赘明显但量少。胫骨的骨节下骨骨质硬化明显。

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C-反应蛋白和血沉正常。

(2)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

②符合诊断标准,但X线III~IV级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及血液系统和精神疾病、体质过敏者,及占位性病变者。

③中医体质辨证为湿热质。

3.治疗方案 药物采用补肾软坚方药(主要组成:党参、丹参、杜仲、桑寄生、龟甲、淫羊藿、何首乌、石菖蒲、茯苓、砂仁、夏枯草、海藻等,相当于生药0.5g/片,60片/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批号:071105);6片/次,3次/日,三餐前空腹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佩戴合适的软护膝保护膝关节;保暖忌劳累(站立45分钟换体位),并进行疼痛的健康教育。

(二)结果

本组36例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本院制剂补肾软坚方药,配合佩戴合适的软护膝及进行健康教育,疗效肯定。

治愈7例,好转23例,未愈6例。有效率83.3%。6例无效,2例因久立达6小时,4例Ⅹ线评级达Ⅲ级,后嘱继续服药6周后有改善。(见表7-1、表7-2)

统计学方法:本组计量资料进行治疗前后的t检验。

表7-1 VAS治疗前后的t检验:Group Statistics

表7-2 HSS膝关节评分标准治疗前后的t检验:Group Statistics

结论:差异有显著性,治疗有效。

(三)讨论

中医的体质辨证在中药应用上甚为重要。本实验36例患者均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本院制剂补肾软坚方药,配合佩戴合适的软护膝及进行健康教育,疗效肯定且方便实用,临床便于推广。但尚需随访跟踪及进行大样本、对照组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