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版权页

编委会

前言

第一章 药物的来源与发展

第一节 药物与药物学

第二节 新药的发现与研究开发

一、偶然发现

二、随机筛选

三、天然药物的结构改造

四、以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内源性活性物质及药物作用机制为基础研制的新药

五、基因工程药物

六、基因治疗

七、药物设计研究的发展

八、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开发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二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二、药代动力学模型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模型

四、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五、连续多次用药的血药浓度变化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效应

一、药物作用方式及特点

二、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

三、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

四、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二节 受体与药物效应

一、受体理论基本概念

二、受体类型及调节

三、受体-配体调节

四、第二信使的概念及作用

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六、药物-受体相互作用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及新动向

一、细胞水平研究

二、器官组织水平研究

三、分子细胞生物水平研究

第四章 药物相互作用

第一节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一、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改变

二、分布的改变

三、代谢作用的改变

第二节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一、生理活性方面的相互作用

二、受体部位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中西药物在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二、中西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体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药物配伍禁忌

二、赋形剂与药物发生作用

第五节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一、药物配伍禁忌的分类

二、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

三、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一节 抗冠心病药

一、药物治疗原则

二、治疗药物的选用

三、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四、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节 抗高血压药

一、药物治疗原则

三、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四、药物相互作用

第三节 抗高脂血症病

一、药物治疗原则

二、治疗药物的选用

三、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四、药物相互作用

第四节 抗心力衰竭药

一、药物治疗原则

二、治疗药物的选用

三、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四、药物相互作用

第五节 抗心律失常药

一、药物治疗原则

二、治疗药物的选用

三、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四、药物相互作用

第六章 呼吸系统药物

第一节 镇咳药

一、可待因(Codeine)

二、复方福尔可定(Compound Pholcodine)

三、枸橼酸喷托维林(Pentoxyverine Citrate)

四、氯哌斯汀(Cloperastine)

五、磷酸苯丙哌林(Benproperine Phosphate)

六、二氧丙嗪(Dioxopromethazine)

第二节 祛痰药

一、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

二、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痰易净)

三、溴己新(bromhexine,必嗽平)

四、羧甲半胱氨酸(Carbocisteine,羧甲司坦)

五、常用药物制剂与用法

第三节 平喘药

一、β受体激动药

二、茶碱类

三、糖皮质激素

四、M受体阻断药

五、抗过敏平喘药

第七章 消化系统药物

第一节 助消化药

一、稀盐酸(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二、胃蛋白酶(pepsin)

三、胰酶

四、乳酶生(biofermin)

第二节 促胃肠动力药

一、多潘立酮(Domperidone)

二、西沙比利(Cisapride)

三、伊托必利(Itopride)

四、莫沙必利(Mosapride)

第三节 止吐药及催吐药

一、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

二、盐酸昂丹司琼(Ondansetron Hydrochloride)

三、托烷司琼(Tropisetron)

四、阿扎司琼(Azasetron)

五、阿扑吗啡(Apomorphine)

第四节 泻药及止泻药

一、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

二、比沙可啶(Bisacodyl)

三、硫酸钠(Sodium Sulfate)

四、复方地芬诺酯(Compound Diphenoxylate)

五、盐酸洛哌丁胺(Loperamide Hydrochloride)

六、多维乳酸菌(Compound Vitamin Lactobacillus)

第五节 利胆药

一、非布丙醇(Febuprol)

二、羟甲烟胺(Nicotinylmethylamide)

三、胆酸钠(Cholate Sodium)

四、去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药物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一、甲状腺激素

二、丙硫氧嘧啶

三、甲巯咪唑

四、复方碘

第二节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一、胰岛素

二、口服降糖药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药

一、氢化可的松

二、醋酸氟轻松

第九章 泌尿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利尿药

一、高效能利尿药

二、中效能利尿药

三、低效能利尿药

第二节 尿崩症用药

一、加压素(Vasopressin)

二、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三、垂体后叶素(Pituitrin)

四、索利那新(Solifenacin)

第十章 抗微生物药

第一节 四环类抗生素

一、四环素

二、土霉素

三、多西环素

四、米诺环素

五、替加环素

第二节 酰胺醇类抗生素

一、氯霉素

二、甲砜霉素

第三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一、林可霉素

二、克林霉素

三、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

第十一章 抗寄生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一、以控制症状为主

二、以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为主

三、以病因性预防为主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病药

一、抗阿米巴病药

二、抗滴虫病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二、抗丝虫病药

第四节 抗肠蠕虫病药

一、阿苯达唑(Albendazole,丙硫达唑,别名肠虫清)

二、甲苯达唑(Mebendazole)

第十二章 常见中药药理研究

第一节 黄芩

一、功效与药理

二、体内过程

三、毒理研究

四、主治

五、现代应用

第二节 黄连

一、功效与药理

二、体内过程

三、毒理研究

四、主治

五、现代应用

第三节 黄柏

一、功效与药理

二、体内过程

三、毒理研究

四、主治

五、现代应用

第四节 大黄

一、功效与药理

二、体内过程

三、主治

四、现代应用

五、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