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口服降糖药

二、口服降糖药

(一)胰岛素促泌药

胰岛素促泌药主要有磺酰脲类和苯甲酸类(格列萘类)。磺酰脲类第一代有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第二代常用的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美脲。苯甲酸类主要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1.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故起效慢,维持时间长。多数药物在肝脏代澍并经肾脏排泄,但格列喹酮经肾排出小于5%。

磺酰脲类的药动学特点见(表8-2)。

表8-2 磺酰脲类的药动学特点

(1)作用:①降血糖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已合成的胰岛素释放入血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对胰岛素的合成无影响,因此,对胰腺尚有一定胰岛素合成能力的患者有效,对1型糖尿病及胰腺切除者单独应用无效。②抗利尿作用: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的排泄。③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格列齐特能降低血小板黏附力,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恢复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对预防或减轻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2)用途:①糖尿病: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用于对胰岛素产生耐受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②尿崩症:氯磺丙脲可使尿量减少,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疗效。

(3)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①常见不良反应: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以及皮肤过敏。也可致黄疸及肝损害,应定期检查肝功能。②少数人出现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应定期检查血常规。③低血糖反应:药物过量可发生持续性低血糖,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尤易发生。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第二代药物较少引起低血糖。④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大剂量氯磺丙脲可引起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和共济失调等症状。⑤其他:本类药大部分从肾排泄会加重肾负担,应注意多饮水。格列喹酮主要随胆汁经消化道排泄,所以轻,中度肾功能不良者应选用格列喹酮。⑥药物相互作用:磺酰脲类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因此可与其他药物(如磺胺类药、青霉素、吲哚美辛、双香豆素等)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其游离型药物浓度上升而引起低血糖反应。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西咪替丁等也能增强磺酰脲类的降糖作用。此外,氢氯噻嗪、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因抑制胰岛素释放,拮抗胰岛素作用或诱导肝药酶而降低磺酰脲类药的疗效。

2.苯甲酸类

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为苯甲酸类药,其作用机制同磺脲类,特点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起效快,餐时或餐后立即服药,在餐后血糖升高时恰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多,故又称速效餐时血糖调节剂。本类药维持时间短,在空腹时不再刺激胰岛素分泌,既可降低餐后血糖,又极少发生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降低餐后血糖,与双胍类药有协同作用;瑞格列奈经肾排泄仅8%,主要随胆汁经消化道排泄,故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良者。

(二)胰岛素增敏药

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为胰岛素增敏药,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罗格列酮(文迪雅)和吡格列酮(安可妥)除能特异性提高机体(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外,还可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对大血管亦有保护作用,是治疗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无论是单独(较弱)还是联合用药(可与磺酰脲类或甲福明合用)都能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但无内源性胰岛素存在时无效。

主要不良反应是损害肝功能,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者禁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第1年每2个月1次,以后每6个月1次。此外,本类药可致体重增加。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

(三)双胍类

主要有二甲双胍(甲福明)。

1.作用和用途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对正常人血糖几无影响,不会引起低血糖。作用机制是:①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即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②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③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有效降低血糖。④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型(首选,兼有减肥效果)。

2.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

(1)胃肠道反应:主要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口苦、金属味等,饭后服可减轻,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2)乳酸血症:因促进糖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尤其在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苯乙福明的发生率比甲福明高10倍,故前者已基本不用),可危及生命。

(3)禁忌证: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其中主要为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1.作用和用途

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为新型的口服降血糖药。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使淀粉类转化为单糖的过程减慢,从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反应。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

2.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

本类药因延缓糖类的吸收,所以腹胀、排气多、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较常见。必须与头几口食物一起嚼服才有效。如果在服药后很长时间才进餐,则疗效差或无效。服药期间增加淀粉类比例,并限制单糖摄入量可提高疗效。若与其他降糖药合用出现低血糖时,应先减少降糖药药量;严重低血糖时应直接补充葡萄糖。应避免与抗酸药及消化酶制剂同时服用。18岁以下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