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三、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1.硝酸酯类

由于血管扩张,可引起头痛、眩晕、晕厥、面颈潮红,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视力模糊、皮疹等。过量时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气短、头胀、脉速而弱、发热、虚脱、抽搐。防治:减量或停药观察,重者应及时入院治疗。初次用药可先含半片以避免或减轻副作用。

2.β受体拮抗药

①停药反应:患者长期服药后突然终止服药后会加剧心绞痛的发作,甚至引起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②血脂增高;③大剂量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失眠、噩梦和疲劳感;④急性左心衰、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⑤支气管痉挛;⑥掩盖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⑦末梢循环障碍、阳痿和皮疹。防治: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症状持续1~3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不必停药。久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以防止停药反应出现。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脂、心电图等,如出现异常应更换其他药物。当出现支气管痉挛时应停止服用该类药物,并及时给予β受体激动药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服用β受体拮抗药时应注意维持血糖浓度,以防低血糖反应出现。

3.钙通道阻滞药

二氢吡啶类可引起眩晕、头痛、外周水肿(主要是踝水肿,女性更易发生)、潮红、心悸、皮疹和齿龈增生。非二氢吡啶类可出现眩晕、头痛、水肿(较二氢吡啶类少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和便秘(维拉帕米更易发生),地尔硫䓬还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另外,钙通道阻滞药用于糖尿病患者时比ACEI更易发生心肌梗死。防治:水肿一旦发生,可减少剂量、停用药物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若与ACEI或与利尿药联合应用,不仅可减轻水肿,还能增强降压效果。β受体拮抗药可防止二氢吡啶类引起的心动过速。

4.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甚至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特异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阿司匹林还可影响尿酸代谢,而引发痛风。有出血性疾病和胃肠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哮喘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阿司匹林。防治:餐后服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如用西咪替丁或抗酸药可能减少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