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有效的歌剧创作激励机制
目前,歌剧界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创作萎缩、市场萎缩、观众萎缩、人心浮躁。我们可以一一来分析缘由。而创作萎缩,主要体现在剧本的匮缺。歌剧剧作家没有经过专门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培养,原来的一些剧作家是从演员改行过来的。现在是电视剧吃香,市场化,写一集剧本就可能有上万元的收入,对剧作家而言是抗拒不了的诱惑。作曲家也不太愿意写歌剧,因为不如写歌曲、写电视剧音乐挣钱多,还耗时耗神。能接到歌剧创作任务的作曲家本来就不多,眼高手低的却不少。而市场萎缩与观众萎缩,主要是受到电视剧和外来艺术的冲击。电视剧就另当别论,外来的大牌艺术团体(包括歌剧院)这些年纷纷登陆,让观众们大开眼界,也显示出了我们当前的不足和劣势。
有鉴于此,株洲歌剧的创作和表演者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敬业的精神、良好的定力,是无法把最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观众的。
上述这些问题,应该不仅仅只是株洲现象,相信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目前,全国剧团通行的方法是——找剧本。遇到好的剧本,就与作者协商,然后以委约的形式特邀导演排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建题材创意策划机制
针对实际情况,组建题材创意策划“智囊团”,为重点题材或无法明确题材方向的需求方提供智力援助。“智囊团”产生的题材框架交给剧团后,剧团可直接指定执笔者,也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产生。
2.对剧本创作过程进行时段化管理
根据创作特性需要和艺术生产周期,将剧本创作工作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题材申报阶段:召开由剧团和创作人员共同参加的选题策划会,沟通题材意向及创作设想,真正达到剧团生产计划和剧本创作相结合的目的,避免产销脱钩。二是题材论证阶段:召开由局机关分管领导及剧团领导、相关专家、作者共同参加的题材论证会,寻找独特视角,探讨题材创作方向,并根据剧目规划和题材规划原则做出合理布局,筛选出有价值的题材,明确创作任务。三是初稿形成阶段:召开剧本初稿审稿会议,集中对形成初稿的剧本提出修改意见。四是剧本修改及立项评估阶段:召开剧本研讨会,集中对完稿剧本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的剧本交给有排练意向和实力的剧团,遵照舞台艺术创作的评审办法,接受立项评估。
3.优化剧本创作的评审机制
为健全艺术质量保障措施,激活艺术生产激励机制,可由宣传部和文体广旅局牵头成立舞台艺术创作评审委员会,对剧目投排实施监督评估。
4.对重点题材的剧本创作实行招标制
招标是将竞争机制引入创作源头的重要手段,既可以通过对比选出最具优势的剧本创作,又可以对即将投排的项目起到宣传造势的效果。招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其一,对认可后的“智囊团”创意实行招标;
其二,剧团根据题材意向或选题实行招标。
5.推行剧作者在剧团挂职制度
为提高作品投排率,拉近创作与实际需求的距离,有针对性地选派剧作者到剧团挂职,具体办法:人随项目走。即完成初稿后,剧作者以挂职形式和剧本一同下到拟投排剧团,在投排单位完成剧本的再修改,直至剧目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