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继承并举,做好传统优秀歌剧剧目的复排和再包装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诗经》之诗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随后他又引用《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商汤《盘铭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语句,用以阐述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内涵,强调创新思维与维新精神乃中华民族图生存谋发展的根本。
那么,具有七十年历史的株洲歌剧艺术,于不同历史时期也因其自身的变革发展而演绎出不同的风尚。本书中归纳总结出四个阶段株洲歌剧艺术的演进发展,尤其是新时代文艺思想的新的创见,愈加证明了因时谋变,不断维新,才是株洲歌剧艺术健康发展的理论动力。
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有形资产陷入困境,各国政府都希望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转换和提升产业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节,描绘了一个崭新的文化中国,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毋庸置疑,这正是无形的文化产业凸显价值、重新整合的最佳时机。歌剧艺术一方面应立足新剧目的创作,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保护;另一方面则应从现有的传统优秀剧目入手重新加工和复排,赋予传统剧目以时代精神,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政策进行再度宣传和推广。
众所周知,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白毛女》,十分自觉地将中国人民自有的民族情怀与特色作为本色,即以传统戏曲及其表演模式等艺术精髓为基本音乐和选材对象,将西方现实主义原则、生活化表演与中国写意美学、虚拟化表演在实践中辩证统一起来,不偏不废,逐渐形成以多元演唱技法为主、歌唱与表演和谐统一的极具中国民族风格并适合中国大众欣赏习惯和审美理念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这是中国艺术家在民族艺术本体上兼容西方歌剧技法,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原创歌剧艺术类型。正所谓旧瓶可以装新酒,外国瓶也可以装中国酒。
当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好时期。展望未来,我们期盼更多的歌剧从业者能够从深邃的美的意识出发,从智慧的哲学出发,从人类文明的维度出发,从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出发,立足民族民间音乐,发掘本民族的特有语法,锤炼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和中国作协九大的讲话上为我们建构的格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此外,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当下歌剧艺术要生产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作品,又应该如何向经典之作学习传承借鉴?
“经典”二字意味着艺术的水准,时间的考验。任何经典作品都曾是新作品。它们之所以经受住了时间的筛选,成为各艺术门类“压箱底”的宝贝,是因为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歌剧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志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湖北歌舞剧院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十年后,于1999年推出了新版的《洪湖赤卫队》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在全国都引起了巨大轰动。2011年在株洲,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举办了“优秀剧目展演”的活动,《沥沥太阳雨》等经典剧目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追捧,这些例子都证明了传统经典剧目还是有市场、有观众缘的。
同时,经典剧目从来也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株洲被誉为“歌剧之乡”“音乐之城”,曾有多部剧目获得全国各项大奖,成绩斐然。因此,我们应该整理出株洲的经典剧目进行经常性演出,并在复排时根据形势向这些经典保留剧目中加入新的时尚元素。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年轻一代的观众,又保持了创新的可能。
一部歌剧的产生需要剧作家、作曲家付出好几年的心血,需要剧院耗资好几十万元、拼搏好几个月。但近年来的歌剧演出少则几场,多则只有数十场,老剧目一个也没有,新剧目演一个丢一个。这种状况再不改变,当下的困境则难以摆脱。只有被观众认可的优秀歌剧新作不断涌现,同时经典的保留剧目又能经久不衰地演出,这样才能让观众建立永恒的信赖,才能让歌剧艺术冲出低谷、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