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产业发展特征。2015年丛湖平教授在“体育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产业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酝酿阶段(1978—1991年),起步阶段(1992—2002年),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2年),新常态阶段(2013以后)。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的不断发展,依托快速成长和基础雄厚的民营经济,浙江体育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最好的黄金时期,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突显成效,体育服务业的比重逐年增加。
1.体育产业
近年来,浙江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体育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体育产业总产出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431.65亿元、0.72%增加到2016年的1682.71亿元、1.11%。其中,体育用品制造性产业依然占大部分比重,而体育健身休闲等服务性产业占比还有待提升(如表2-1所示)。另外,各地体育产业增加值差异较大,金华、湖州、杭州、宁波等城市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全省平均值(如表2-2所示)。
表2-1 2016年浙江体育产业产出和增加值(按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数据来源:2016年浙江省体育产业公报。
表2-2 2016年全省及各市体育产业增加值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2016年浙江省体育产业公报。
2.体育场地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和浙江省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体育场地124944个,用地面积11429.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53.79万平方米,场地面积8123.47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23823个,场地面积493.51万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101121个,场地面积7629.96万平方米。201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98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2.73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8平方米,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全省体育场地在数量上,城乡差距较小,但场地面积差距较大(如表2-3所示),而在地区差异上,杭州市体育场地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但嘉兴市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列第一(如表2-4所示)。
表2-3 浙江省城乡体育场地对比
表2-4 浙江省地市体育场地对比
3.公共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政府等相关组织对服务体系的均衡性考量能够让居民更好享受体育权利,反映出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效果。浙江省在体育事业经费支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如表2-5所示)。
表2-5 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区域差异
续表
1.其中浙东含宁波、绍兴、舟山;浙西含金华、衢州;浙南含温州、台州、丽水;浙北含杭州、嘉兴、湖州。
2.数据来源:王占坤.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