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辐射范围

4.2.1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辐射范围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产业的特殊性,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产业结构标准。但根据其本身的体育文化和创意理念,产业的高端性和交融性可以把体育创意产业依照关联程度划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如表4-4所示)。其基本产业结构如下(李祺,2012)。

第一层核心层是基于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相关产业。依托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产生的广义的信息产品,如某项赛事的运营品牌及其版权使用交易与无形服务提供等。

第二层中间层是基于体育文化产生的相关产品,或者第一层开发的产品得到二次开发与使用。其产品是体育交叉融合的相关产业所开发的信息或实物产品。而体育创意和文化始终贯穿始末,如体育用品的研发设计、体育广告、体育动漫、体育电影等产品。

第三层外围层,主要以实物产品为主。体育创意创新所占比重较小,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或附属元素。这一层次中的行业大多数与体育创意产业存在交叉,体育创意产业与之相互合作,借助一定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获得经济效益,并有利润分成。

表4-4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划分

根据不同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产品的核心价值,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辐射范围也有所差异(如图4-4所示)。比如奥运会或亚运会等这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可能对于核心层——竞赛表演业的辐射更大一些,尤其是在开、闭幕式的策划呈现上,更是体现了竞赛表演的各个环节。以休闲、运动、旅游等为定位的融入体育文化的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中间层——体育娱乐业的辐射更有针对性,在体育健身、体育旅游甚至体育动漫上让消费者有更多的体验。而一些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对于大型体育赛事的赞助或者以某些特定体育用品制造为核心产业的体育小镇也会通过品牌赛事或体育小镇的辐射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图4-4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辐射范围

1.体育文化创意品牌对核心层的辐射

体育竞赛表演业是以竞技体育和运动表演为主要形式,向社会大众提供的兼具竞技性和观赏性的经营性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了赛事策划、赛事中介、赛事组织、赛事运营、赛事媒体等业态。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主体是职业运动员(队),消费者是普通大众,大众消费者通过体育竞赛的举办,观看享受赛事竞技项目带来的运动魅力,从而带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和普及。所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也成为人们印象中体育服务业的狭义概念,也是最直观感受体育精彩瞬间的平台。其间所涌现出来的体育明星、运动队、俱乐部等个人和团体,更是成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扩大辐射力的有效载体。从最初的无人观看、无人赞助到如今的收入多元化,品牌效应显著,从CBA、中超等国内逐渐形成的品牌赛事中可以看到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借助这些赛事的影响慢慢初具规模。而体育明星、体育赛事、竞赛表演也构建了体育竞赛表演业的良性循环,在新时代的体育生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我们熟知的NBA 球星乔丹、科比、姚明等,让NBA 赛事成为世界级的体育品牌赛事,推动了篮球俱乐部、体育鞋服类用品制造、篮球文化的普及、篮球运动的大众化等。再比如我国的乒乓明星——“小胖”樊振东、“藏獒”张继科、马龙、张怡宁等,这些形象出众、个性鲜明、成绩优异的乒乓运动员,对于乒超联赛的普及,对于乒乓运动的全民性宣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普通大众认识联赛、熟悉联赛、喜爱联赛、体验运动魅力的靓丽名片。运动员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信仰。

体育明星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经济带动能力也不可忽视,不论是对于俱乐部每年在联赛等大型赛事中的成绩,还是对于赛事门票销售的影响,都存在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明星成为所在俱乐部甚至相关赛事的代言人。提到许昕就会想到上海中兴俱乐部,提到张继科就会想到乒乓球运动,提到孙杨就会想到游泳,提到姚明就会想到篮球,这些体育明星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卓越战绩成为体育运动的一部分,成为体育运动推广的无形资产。有调查显示,“如果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退役了,是否还会关注此类赛事时”,有39.8%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但不会那么热衷”,更有49.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只为他/她而看”,可见体育明星对赛事收视、门票销售等的辐射力之大。体育明星对赞助商的辐射效应也使其成为各大俱乐部争抢的宠儿。在2016年,刘诗雯以699.6万元的转会费成为新标王,成功转入武汉安心百分百俱乐部(申伟,2018)。俱乐部不仅仅希望明星运动员能够给俱乐部带来优异的成绩,更希望通过明星效应的辐射,逐渐形成俱乐部的品牌。

2.体育文化创意品牌对中间层的辐射

对于中间层的辐射是距离普通群众日常生活最近的一部分。如果说体育竞赛是专业运动员参与的盛会,那体育旅游、体育健身、体育休闲等则把体育、运动、健康的理念带入了寻常百姓家,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于体育消费的升级已经不仅限于一场篮球、足球赛,更是把体育融入旅游、健身、疗养等各个领域中,通过体育文化创意的助力,使之彼此相得益彰,产生1+1>2的效果。比如以航空为特色的杭州建德航空小镇,以宝剑产业为核心的龙泉宝剑小镇,在增添旅游体验乐趣的同时,把体育文化创意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都在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更是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亮点。甚至成为部分地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脱贫攻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体育小镇所体现的生态、生活、旅游、健康、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等理念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经济辐射到文化辐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特色小镇发挥的作用还有更大的潜力值得挖掘。

比如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的嵩皇少林小镇,就专一致力于“少林武术+”的体育特色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少林武术服装、武术表演、武术培训、武术康养、武术学校、武术旅游、少林食品、少林文化纪念品等的综合性服务产品,带动了小镇以及周边区域的全域产业发展局面,通过供需链、价值链、企业链、空间链延伸了产业链范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服务,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在小镇的成熟成长过程中,还使得生态体育、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当地居民心中以及生产活动中,通过小镇的少林品牌、武术品牌的建设,找到了属于少林武术的体育文化发展极(谢飞,2019)。

无独有偶,在河南省的温县太极小镇同样以“太极+”的模式助推小镇的辐射力。小镇以太极拳产业为基础,组建太极影视公司和文创产业,拍摄《印象太极》,培育太极拳武校、武馆50余家,授拳、“四大怀药”、太极拳服饰、器械等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教育培训、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发展,在加强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通过以陈家沟为核心区传统村落保护打造的太极特色小镇,尝试着走出了属于太极的文化展示、传统村落体验、太极拳培训、休闲疗养的独特模式。

3.体育文化创意品牌对外围层的辐射

外围层虽然是与其他产业相交叉,并且可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比如体育装备、用品、器材等的制造。看似以创新这种软实力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之关联性不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出,但其作为体育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对于产业结构的均衡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轻视。体育制造业可以借助体育文化创意扩大营销范围,比如产品广告的创意、产品包装的改进等等,都能够为产品的销售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在员工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融入体育、运动等活动元素,让健康理念也成为企业文化一部分,为单一的工作增加亮点。但想要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更高的利润来自产品研发、自有专利等核心技术的掌握。

浙江省作为最早开始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省份,也逐渐探索出了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比如浙江诸暨大唐袜艺小镇就以袜艺为核心产业,在融入体育元素、文化后逐渐发展壮大。诸暨市大唐镇是经济强镇,从20世纪70年代,大唐的袜业经济就以家庭手工作坊和集市的零散贸易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唐袜业企业已经将近4000家,以大唐镇为中心,辐射到周边17个乡镇,吸纳从业人员将近20万人。2014 年,袜业总产量258 亿双,占全国的70%,世界的30%,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袜子生产基地。当地企业抓住浙江省在2015年特色小镇建设的启动机遇,成为首批特色小镇——大唐袜艺特色小镇,打造创意体验、休闲旅游、众创空间的袜业风情街、袜业博物馆等功能区域。

但是作为位于产业低端的生产制造,企业利润始终不尽如人意,并且可替代性强,客户的转移成本相当低,供需双方始终无法找到长期合作的契机,威胁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幸运的是,创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现了国内时尚功能性运动袜的市场空白,找到了企业盈利新的增长点,每双袜子的利润空间比原来翻了好几番。公司已经申请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先后推出50款功能性运动袜(钱巧鲜,2016)。

借助2022年的冬奥会、亚运会等赛事,以及居民运动健康理念的不断普及,小镇打开了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基于原有的袜业基础,把体育元素、体育文化融入产品分类、工艺包装等,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扩大经济效益。小镇还将运动健康的体育文化带到生产企业中,完善体育运动设施,为青年从业者提供素质拓展、健身活动等内容,树立“运动、休闲、健身”的现代化生态体育生活理念,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形象、身份认同和竞争意识,甚至激发员工的体育元素创作灵感,根植在企业生产研发中,形成企业乃至小镇的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