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发展机遇
1.政策导向
(1)国家层面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先后授予深圳、成都、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区域品牌称号。把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概念延伸到城市,把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体育产业的业态和内容,支持体育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业态交叉融合,鼓励康体结合,支持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等细分业态的进一步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加快体育与休闲、商业等领域的开发,打造城市运动综合体。2015年,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鼓励各行各业进行创新创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相关政策也激发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本涌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也逐渐改变着体育资源和要素的传统配置模式。虚拟技术、大数据挖掘、网络直播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需求,其对于消费者的有效分析,能够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信息内容进行精准推送,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2)浙江省层面
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指出,浙江省要大力发展运动休闲、海洋体育、体育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以三大球为切入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场馆服务、中介培训、运动装备租赁等体育服务业,努力提升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规划建设环杭州湾等运动休闲发展带,培育创建产业融合基础好的特色体育小镇。依托浙江省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发展水上运动、山地运动、海洋体育等运动休闲产业,大力扶持体育传媒、电子竞技、体育影视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互联网+体育”和“体育生活云”平台等媒介,整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体育商贸、交易、体验创新模式,打造体育产业动能强劲的增长点。
2016年,浙江省体育局和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该规划的出台对于统筹全省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规划还提出全省要大力发展包括电子竞技、体育影视、体育传媒、体育动漫、竞赛表演等细分领域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引导杭州(滨江)、东阳(横店)等地区建设一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对明星体育赛事、电子竞技大赛等体创活动的扶持,打造万航科技、动享网等体育文创企业和项目。积极培育电子竞技特色小镇等品牌。
201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的意见》支持推动文化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以现有体育赛事为基础,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加快推进体育传媒、体育动漫、体育表演、电子竞技等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加强体育周边衍生品的创意和研发,形成一批高知名度、强竞争力的品牌项目和产品,促进体育产业园、产业集群、特色小镇的兴建。
2.消费观念
新时期,我国居民消费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正在发生着变化。消费需求逐渐进入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新常态。健康意识的增强使人们的休闲型、享受型的体育消费逐年增加,在追求时尚创意的生活理念下,体育健身、赛事观赏等服务型消费也成为新时期大众消费方式。多元市场消费方式的供给侧改革,让健康生活关口前移,强身健体、生活提质、体育投资也在激发着群众参与体育消费的热情。但是大众化的体育消费和体育生活支出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调查,衢州、台州、金华等浙江省六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普遍较低,大部分在每年500元以下。
3.区位优势
《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浙江省体育产业要逐渐发展出集聚态势和地域特色,构建“四区五带十群”的体育产业总体布局,以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为“四区”,以浙东滨海、浙西—浙南山区、沿钱塘江水系、沿太湖水系、沿瓯江水系为“五带”,以富阳—淳安、慈溪、宁海、临海、三门、德清、永康—武义—缙云、平湖、龙泉、江山—开化为“十群”。
杭州都市区。围绕“活力杭州·运动之都”建设,发挥其在体育设施、赛事、人才、金融、创意、消费、旅游等方面的综合集聚优势,以2022年亚洲运动会和黄龙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为契机,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和高端要素集聚,形成以竞赛表演为核心、以全民健身和场馆服务为支撑、以体育文创为驱动的现代体育服务业都市区。
宁波都市区。围绕“杭州湾运动休闲城”规划建设,依托类别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的战略部署,逐步形成以运动休闲为重点,以体育培训、健身服务为亮点的海洋体育产业都市区。利用山水特色,依托东钱湖运动休闲带、象山港海洋运动休闲带,着力打造四明山户外运动休闲集聚区、宁海乡村古镇户外运动休闲集聚区和甬北慈东运动休闲集聚区。
温州都市区。围绕“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建设,以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城市为抓手,着重创新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社会力量办运动队、办赛事、办体育场馆等为引领的民办体育示范区。依托温州奥体中心,打造以举办高端体育赛事和大型节庆活动为主体的体育赛事功能集聚区。利用瓯海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导的时尚运动体验和休闲功能区,大力发展龙舟、马术、滑草滑沙、露营、漂流、户外拓展等运动休闲项目。充分利用洞头海岛、海水、海滩资源,以及“全国海钓基地”金名片,做好“海”字文章,大力发展海洋休闲娱乐体育项目。
金华—义乌都市区。依托现有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发优势,重点推进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休闲用品、体育运动装备等智能化、专业化发展,引导体育用品企业集群发展,形成以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为核心、体育商贸和体育会展为支撑的体育用品制造转型发展示范区。以金华市体育产业创业园为核心,以永康体育装备制造企业群为生产基地,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营销基地,打造“一核两地”高端体育装备制造集聚功能区。体育制造业实施品牌争创战略,引导东阳和兰溪钓具、永康-武义健身休闲装备等企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推进义乌小商品城、中国(永康)文教体育用品博览会,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服务型制造。打造永康龙山体育小镇和东阳横店健身休闲小镇,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