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促进产业融合,加强集群建设

6.1.3 促进产业融合,加强集群建设

1.寻求多产业协同发展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在供需匹配的前提下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稳定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技术文化驱动、创新创意驱动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以其为主导的体育产业结构能够增加产业附加值,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通过裂变式的扩散效应将产业的发展红利辐射到关联产业。

依托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加大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创新创意化的科技含量,打破产业发展的传统思维边界,要主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整合体育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大力发展“体育+”,促进体育与健康、金融、科技服务等相关产业全面交叉融合,积极拓展康体养生、运动医学、健康投资、体育金融等体育产业新业态,扩充产业结构,丰富产业内涵,紧跟时代发展推动产业间的联动和创新,重点建设一批“体育+”示范点和精品项目,让产业之间的信息交换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持续优化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体验式旅游、享乐式旅游和养生游成为很多市民的休闲放松方式。体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产生的具有运动特征、养生健康、文化创意特色的体育旅游业态成为广大居民节假日出行的新风尚。体育旅游的打造要始终围绕“文化”这一核心要素,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体育文化、大众文化等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整合提炼,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的六大要素中充分体现出来。可以开发体验体育活动娱乐性、运动性的体育主题游,比如沿海城市的海上运动项目体育节等;以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支撑的放松精神压力的休闲养生游,比如杭州千岛湖养生游等;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体育内涵创意游,比如可以借助G20峰会“印象·西湖”的东风,以杭州京杭大运河等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大型实景演出,或者集聚浙江特色的“丽水·景宁”赶野猪、操石磉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特色的大型实景演出;集多功能、多感官于一体的体育休闲游,比如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积极策划2022年杭州亚运会后集体育建筑、体育赛事、体育教育培训、体育会展、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不仅传承了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更让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演出或体育旅游成为浙江走出去的宝贵财富。

基于浙江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借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浙江大丰体育、飞神集团、泰普森休闲等体育制造业企业,构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产业发展理念,加大智力资本引进和科技研发投入,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在运动鞋服、运动器材等领域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加快推进富阳、绍兴、金华等八大特色先进体育制造产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根据市场需求推动企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复合型转变,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助力“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变。

紧紧抓住现代居民对于身体健康管理的急迫需求,探索体育与医疗的有效对接。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浙江省及时提出《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明确体育产业在“健康浙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技术、资源等的互联互通,把预防、治疗和康复三者结合起来,在多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中,共同打造利民惠民的体育健康产业链。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开办康体、运动等机构,大力推动以社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运动处方。以构建运动健康小镇为目标,规划建设一批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体育健康产业集聚区,比如桐庐富春山健康城、九龙山健身疗养中心、千岛湖休闲运动养生基地等,让康体消费成为新时尚(王钟云、张剑利,2019)。

2.建设高质量体育文化创意集群载体

发展高质量的体育文化创意基地或产业园,园区内的企业和主体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产权交易分配、完善投融资体系、集中进行产品交流和展示等等,形成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集群式的资源聚合还能够释放产业的创新能力,更加迅速地促进产业绩效的提升。因此,要发挥政府优势,经过可行性调查和分析,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空间和时间分批分类建设科技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绩效提升快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

比如以各地区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或体育项目为导向的产业集聚区,将传统的体育文化元素与体育用品制造、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动漫游戏等结合,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焕发出传统体育文化的新生命,孕育出体育文化创意的核心竞争力。充满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是产业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最有利的抓手,不仅能够给产业发展带来历史文化的底蕴,更有可能成为城市对外宣传的新标签或是以高教园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管理、研发等知识密集型人才的作用,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可以为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进一步发挥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为集聚区的“孵化、交易、成果转化”等各项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在科技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建设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进科技园前沿的高新技术,将技术优势运用在体育用品制造、视频影视制作等细分产业上,让技术的力量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创意产业园的建设要做好长短期的规划,避免拍脑子的临时决定造成铺张浪费、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资源的短期错配,或者出现前几年大量投入,而在领导变更或政策调整后大面积荒废的情况。要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贯穿在产业园建设的全过程,打破地理边界,加强产业园与当地体育文化产业的联系,促进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的能量交换,积极融入周边的产业发展生态,甚至以国际化拓展的视野,了解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让体育文化创意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依托长三角的地理区位和宏观政策优势,在与高水平的体育文化创意机构或主体合作的基础上,打造国际化的产业集聚平台,让体育文化输出成为新的地区和城市名片,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可以节约企业成本,集中各方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达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产生聚合的溢出效应,指数级地扩大关联产业间、合作企业间的协同绩效,以高能量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产业持续壮大,甚至带来城市高速发展的增长极。此外,创意产业园还以特殊的文化交融,产生具有体育特色的行业发展、考察参观、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既解决了区域内的就业问题,为城市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