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吸引力情况

4.1.5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吸引力情况

1.体育特色小镇

杭州建德航空小镇。规划面积3.5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39平方公里。2016年1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7年7月,被住建部评为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截至2016年底,建德航空小镇已引进无人机院士工作站、低速风洞实验室、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飞机维修、飞行员私(商)照培训、空中救援训练、航空护林、空中游览等数十个重大项目。目前已吸引上海东方通航、国网通航等9家通航单位进驻机场,依托小镇的资源整合和优势初步形成了拥有飞行员私(商)照培训、空中巡线、空中救援训练、航空护林、空中游览、飞机维修等业务的通航产业集聚。近年来,建德航空小镇积极招商,实现多方联动,已相继引进浙江省机场集团通航产业总部、中航材浙江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浙江传媒学院航空学院、虹湾通航维修基地、恒大温泉和即将签约的涵盖科研运营、休闲旅游、通航制造等总投资近百亿的12个项目。

2018年1—10月,小镇共接待游客45 万余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达到52.8%,增长趋势明显。截至2018年底,小镇入驻企业达到了547家,吸引了20余位高端人才,拥有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5家,博士后、院士等工作站4个。自2015年创建以来,航空小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2亿元,实现税收2.3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达186.3亿元。

2.品牌赛事

奥运会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品牌体育赛事,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中举足轻重的代表,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大型创意活动。其举办前期、期间、后期所涉及的体育建筑、文化理念、衍生产品等都是最能够展现举办国体育文化创意的形式和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奥运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只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场文化大餐,是举办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文化吸引力不可替代的渠道和平台,不仅增加举办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更让世界观众了解举办国的文化形态。

2008北京奥运会开启了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北京奥运会的体育文化创意理念和元素一直影响并推动着行业的探索。比如吉祥物“福娃”、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开幕式、闭幕式等,奥运会期间举办的文化节、戏剧舞蹈演出、奥运村的文化体验等,在视觉设计、文艺表演、活动策划方面都是体育文化创意的最好表现。

其中,开、闭幕式完美呈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成果和结晶,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灯光等科技的渲染下,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汉字的魅力、天下大同的和谐理念、对外交流的“丝路”文化,历经千年沉淀的古老文化借助现代审美,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实现了体育与文化,文化与创意的精准融合。开、闭幕式分别吸引了8.42亿人次和6.58亿人次电视观众观看,收视率分别达到了40.54%和33.12%,聚集了世界各地观众了解中华文化的目光,让从未间断的中华文化震撼了世界。

此外,其他体育制造等品牌企业同样借助奥运会的举办向中国以及世界宣传了企业形象和价值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品牌产品和理念,宣传效果远远高于其他渠道和平台。根据SportZ调查结果,有68%的中国人认为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他们会对奥运会的赞助商品牌更加感兴趣,而这一数据在美国和欧洲分别为17%和11%。这意味着借助奥运会的平台,赞助商的品牌形象会更具亲近感,为赞助商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高额的市场利润,更有利于品牌的传播和成长。

由此,奥运会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其中在电视观众收看、直接投资、电视转播收入、商业赞助收入、门票收入等方面都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如表4-3所示)。说明对于电视观众的吸引、投资的吸引、商业赞助品牌的吸引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个别年份由于个别国家的特殊情况有所区别,但奥运会的强大吸引力始终没有减弱。它不仅吸引着优秀运动员的参赛,同样吸引着观众的好奇心,也吸引着资本的进入,更吸引着赛事举办各个环节优秀的人才和资源的涌入,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体育文化创意的发生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各方主体都能在此实现自身的实际需求。

1984年之前,奥运会的商业化并不显著,因此很多举办城市或组织都处于亏损状态。直到1984年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各个环节才引入了商业赞助,从而大大增强了奥运会作为全球顶级体育赛事的吸引力,开启了奥运会的商业化时代。赞助商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商业赞助收入也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1.23亿美元增加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22.5亿美元,增长了近20倍(如表4-3所示)。

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销售收入是奥运会收入的主要来源。在2004年之前,转播权的60%要分配给国际奥委会。为了让举办国有更多的经费用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决定只收取电视转播权收入的49%。分成比例的增加以及不断上涨的转播收入成为吸引很多城市争夺奥运会举办权的经济动力。奥运会的广泛参与性也让各个国家的观众更加支持本国或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及运动项目,电视转播收入随着技术的提升从1984年的2.368亿美元跃升到2000年的13.18亿美元,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41亿美元。

表4-3 历届奥运会电视观众吸引、投资吸引、收入吸引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以及参见周洪珍.奥运会经济效益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