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打造“互联网+”产业格局,发挥新媒体作用
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模式。以“互联网+体育”创新发展为契机,不断提升体育消费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在深化与中央级媒体、省内主流媒体以及当地媒体公司合作的基础上,依托报纸、电视台、本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新媒体等各类公共信息传播资源,广泛推广信息技术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开发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体育生活云平台,鼓励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场馆预订、门票预售、赛事报名、体育社交、健身定制、体育商城等服务,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体育服务。还可以依托本土知名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和技术优势,在产业市场需求分析、用户精准定位、产品联合开发、推广平台搭建等方面寻求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企业与高校间的多方合作,让阿里巴巴强大的数据资源、平台资源、用户资源、流量资源、云技术等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可靠支撑。
1.善于把握时代脉搏
由于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互联网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视频直播、快递外卖、网络游戏等等都迎来了指数级的增长,很多视频通过创意无限的内容生产和推广营销将不同行业加速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包括“互联网+体育”。例如体育健身业,越来越多的健身教练或健身机构开设线上课程,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健身爱好者互动锻炼,或者发布健身教程,为隔离在家的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和指导,为健身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广大学员的认可。未来的“互联网+体育”将会产生更多的产业新业态,在体育影视、体育动漫、体育游戏等领域拓展更大的市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要善于抓住社会热点和时代需求,提前布局,积极探索,用互联网的基本技术和实现手段为产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2.主动寻找技术支点
创新、创意的产出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支持,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新时期,体育文化创意的产品研发和推广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和市场营销。数字化、移动化、时尚化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以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科技手段成为众多产业企业成长转型中的法宝。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语言等各个方面的障碍,让立体化、交互式的感官体验帮助消费者获得更便捷的产品和服务。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技术爆发的元年。根据《中国VR 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对于VR 比较感兴趣的潜在用户已经达到了2.86亿人,2015年,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过或者体验过虚拟现实设备的浅度用户约为1700万人。而基于巨大的互联网用户规模,VR 市场需求还有更大的空间容量。
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会形成广阔的蓝海市场,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更多可能性。借助虚拟现实,可以把体育竞赛表演的震撼和竞技体育的魅力更加真实地带给无法到达现场的观众;可以让体育动漫游戏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与用户产生互动,比传统的在线游戏更能体会体育以及身体运动带来的参与感;可以让健身变得更简单方便,只需要戴上一副眼镜,就可以在家里、在办公室沉浸式地与健身教练一起锻炼身体;甚至借助特殊的装备,可以无条件感受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山地运动、探险运动等地理环境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将传统体育运动更加多角度地呈现在更多观众面前,真正实现体育、文化、技术、创意的精准融合。
企业还可以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开发智能体育文化新业态,以智能化的终端App或者可移动设备,开发智能软件,打造个人智能管理档案,形成个人体育锻炼、健康管理的资料库。构建统一的线上体育交流平台,打破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在平台上以差异化的营销推广方案精准匹配体育运动、赛事活动、体育消费等交易信息,通过收集消费者健身运动的个人数据,不仅能够给个体的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数据分析的定制化方案,解决体育健身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能以此作为大数据的支撑,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产业发展决策提供量化分析和可行性参考依据。
3.发挥体育明星效应
除了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需要在互联网的环境中裂变发展,在国际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冠军更应该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发挥明星效应,他们是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浙江是体育大省,截至2018年,浙江省有国家队运动员140名、教练员18名,共获世界冠军14个、亚洲冠军32个、全国一类比赛冠军80个,更是涌现出了世界级短跑运动员谢震业、泳坛“洪荒少女”傅园慧、中国女排黄金一代奥运冠军队员周苏红等。他们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胜者,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好的体现,凝聚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文化基因,中国女排就是最好的中国体育文化的象征和代表。他们更是中国体育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是中国文化、中国体育文化、中国形象、中国体育实力的最好说明。各地要利用各种形式的网络媒体平台,用大众能够接受的文化符号和科技手段,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等舞台上,广泛报道宣传,甚至为其设计具有趣味性、活泼性、利于传播的人物形象,或者动漫游戏、体育影视、书籍出版等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形式。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健身普及、体育旅游推广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多个维度都可以通过体育明星效应的聚合吸引力,为产业发展开拓更多的市场空间,增添更多的人气,而人气就是市场需求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