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内部结构

6.1.4 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内部结构

积极构建现代化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培育产业新形态。继续做大做强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休闲文化旅游、大型赛事举办、出版传媒赞助等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既要保留优势,同样也要借助互联网的改革浪潮,将传统与创新创意相结合,促进传统体育产业的转型和提质增效;另外,还要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体育动漫、原创性体育赛事等新兴体育文化产业类型,弥补地区产业发展在这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实现“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平衡发展策略。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绝不可能孤立存在,其快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协同和支持。通过产业新形态和发展新载体,要努力加强产业与金融、旅游、传媒、建筑等其他产业的联系交融,尤其是科技、教育等领域的高端合作,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为目标,谋求传统与现代、不同产业间、不同地区间协同的结合点,实现体育文化的再创造和新阶段,达到多赢的产业成长新动能。同时,还要加快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降低门槛,发挥市场作用,让浙江优秀的民营资本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多方面高效助力产业快速发展,为产业注入新活力,为企业提供新舞台。

1.鼓励各地区培育差异化特色项目

产品(项目)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延伸的载体,其体现着体育文化的具象化价值,是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保障。要充分发挥浙江省各个地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比如环千岛湖、环舟山群岛、环杭州湾地理风貌,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文化、温州的南拳体育文化、宁波的港口文化、浙商勇立潮头与体育勇于挑战相结合的文化,将这些独特的地理和文化元素以体育建筑、体育影视、动漫游戏、创意产品开发等形式呈现,重点开发海洋体育文化项目和旅游文创产品,把体育文化创意与城市形象联系起来,比如大熊猫的文化与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成都和四川的形象代言人。让体育与文化在创意的助力中迅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形成各个城市具有地域特色、富有时代特征的产业发展品牌,避免一味照搬照抄造成的单一性和同质性,要实现规模化、名牌化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浙江省各地都有相应的大型单项体育赛事,比如宁波北仑的女排系列赛等,但还没有城市举办过大型综合性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相关城市的部门要在整合优化现有体育赛事的基础上,充分提炼特色的体育概念、历史文化,让赛事更多打下城市烙印。尤其是对于原创性体育赛事,更要以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将赛事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名片。而杭州更要精心准备2022年亚运会,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契机,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全民参与健身运动的体育氛围营造上、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上,将杭州的城市文化凝练在赛事场馆等硬件设施上、办赛理念等精神文化上以及包括志愿者等每一位市民的口碑营销上。借鉴国内举办过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城市的经验,从赛后场馆利用等赛事遗产对城市的综合效应统筹规划,真正发挥这次国际体育盛会的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休闲旅游、体育广告传媒、体育文创纪念品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这场赛事拥有杭州(浙江)特色,让杭州通过这次赛事走向世界。

除了体育赛事,还要在体育特色小镇、体育文化公园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的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品牌区别度,在体育形象、服务管理、活动设置、营销推广等方面,在消费者的感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等身体感官和体验上,全方位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同类型产品(项目)中达到市场突出和市场区别的作用,极大地刺激体育消费,促进产业发展。另外可以借鉴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浙江体育动漫的新思路。形成通过“引进急需”和“培养现有”、以高校为重要场所打造漫画人才“梯形生产线”,通过精准的市场细分和创意的营销策划将产品快速推送给目标人群,在高效率的流通机制和前瞻性的政策指导下,形成多方参与产品研发与投资的多样化运行模式,让体育动漫成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甚至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引擎(周薇,2010)。

2.打造全链式、多元立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可以分为由文化创意到产品到商品,最后到消费品及衍生品的演化过程。包括创意内容生成、创意投资开发与生产、创意推广与销售、创意消费与体验、衍生品开发这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蕴含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和能量供给,重要的是,只有这五个阶段之间的壁垒相互打通,保持信息通畅,能量才能自由交换。目前,浙江省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多呈现集中于中间的产品、商品、消费品阶段,两端的文化创意和衍生品较为薄弱的“微笑曲线”产业发展现状,对于创意内容生成、创意推广、创意体验、衍生品开发等投入力度较小。因此要在体育文化生产制造的基础上,依托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更多倾向于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内容生成、创意营销等无形资产。

除了要关注主体产业的经济效益以外,不能忽视与主体产业同在价值链上的相关产业。要重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系统,厘清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部分,不能闭门造车,只为自己短期的经济利益考虑,造成产业链的资源浪费和错配。借助价值链主体的纵向打通和横向协同,把品牌、创新、创意、文化、渠道等结合在一起,用规模、成本等优势保障各主体间的信息传递畅通,制定产业链控制系统和监督系统,发挥战略协同效应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实现持续性、稳定性的经济效应。要通过体育文化创意相关知识产权的开发,站在整体的系统论视角,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提高产业链协同运行效率,用无形资产的高附加值激活全产业的供应链绩效,以高绩效继续投入全链式的产业开发,从而形成不断良性循环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能量交换生态系统。

比如以产业链终端的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调研需求,反向作用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避免一味从上到下式的供需鸿沟。一场大型的体育赛事,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办赛规模、办赛场地等等。在前期的准备以及办赛过程中,更要以体育赛事为依托,结合当地的(体育)特色文化,不断进行文化创意内容开发。不仅要把重心放在赛事本身上,同时还要关注赛事服装、场地、物资等相关供应商的利益,将体育文化这条无形的主线贯穿始末,甚至让体育文化、周边产品开发成为产业链延伸的润滑剂。让所有利益主体都能够通过赛事的举办,享受到全产业链合作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