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辐射力作用
1.促进城市综合发展
改革开放丰富了人民生活物质基础,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进行健康等非物质层面的消费,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第三产业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建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性、包容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区域经济格局,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创新。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物质生活消费基础的,融合精神文化消费的多元性特殊消费,为促进多层次的产业发展,必然对城市文化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根基;同时繁荣壮大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又能反过来提升城市的文化产品消费,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城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升华,和体育创意进行互动融合,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也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2.激发传统体育产业活力
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我国传统体育产业主要以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为主,停留在产业的低效益阶段,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产出的却是低附加值的产品,高投入低产出不利于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无法发挥体育产业的真正作用。这种落后的产业模式缺乏新技术、新思维,产品与服务的内容、形式单一,存在着结构性风险。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所追求的创意、策划、高知识、高产出等能够激发传统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活力,让传统体育产业在新时代的天空中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新常态经济下更好地进行改革和发展,造福更多的普罗大众。通过各种资源和技术的优化整合,实现传统体育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体育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透过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体育场馆被打造成集健身休闲、运动培训等为一体的城市体育新空间,除了大型体育赛事,还可以举办艺术展、演唱会、音乐会、博览会等,大大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以艺术、文化、创新为核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陶冶情操,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还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让距离人们较远的传统体育走进普通群众生活,扩大传统体育的普及面和覆盖面,扩大市场需求空间,提升传统产业的群众参与度,助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促进体育事业的创新改革。
比如阿里体育与杭州江干区政府的战略合作。阿里体育追逐奥林匹克梦想,共同推动体育的第三次变革——数字革命,致力于让更多普通人享受到优质的体育资源。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源,阿里体育于2018年与杭州市江干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江干区政府一起开发体育产业园,包括对现有体育场馆的改造和运营等。比如在九堡文体中心新增卡丁车、室内高尔夫、攀岩、潜水池、摩托车VR、F1汽车模拟等项目,并结合淘宝、支付宝、天猫、优酷等平台,为江干区的体育场馆带来运动新零售、运动银行、运动黑科技等项目,逐步构建现代化的新型运动综合体,打造新型运动生态圈。
又比如,可以在相关App平台上提前预约运动项目,然后根据会员制规则,把运动量以卡币的形式存储在会员的个人运动银行或运动账户里;而卡币则可以在体育园内联网的运动商店购买运动商品等等,甚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捕捉运动瞬间,通过App提取运动视频,从而增添运动的趣味性,实现阿里体育“让运动更简单”的理念,让未来生活健康快乐。
3.以文化为切入点,带动创意经济发展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强大的文化底蕴,把具有体育文化、城市文化、传统文化等元素的产品以创意的形式送到消费者身边,用无形的智力资本创造出有形的产品价值。通过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改造重组生产消费流程,创新产品功能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发展模式,以消费者的真实需要为导向,引领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让产品的消费变成文化消费,创造性地满足了体育营销快速发展带来的时变需求,扩张了经济市场,驱动了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体育产业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高效实现体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意经济的高附加值、高渗透性能够帮助体育产业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内涵型、知识型、集约型方式转化,发挥其衍生效应,延伸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了由效用经济向价值经济的过渡。
4.创造社会就业机会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性较高,综合性较强,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进入。不论是创新创意人才,还是体育制造人才等,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人才都成为产业发展的活力基础。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创业、就业方面,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都发挥出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不仅解决了就业劳动力数量问题,同时也优化了劳动力结构符合更高端的产业链上游要求。
比如一个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需要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项目开发、营销推广等各类人才;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体育传媒、体育中介、赛事组织、创意策划等环节保障,也必然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而其进一步辐射到的体育旅游、体育健身等行业更是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就业展示的舞台。例如,在上海举办F1大奖赛期间,组委员曾雇佣5000名工作人员,包括众多接线员、管道工等后勤保障人员,2000名厨师准备三餐,200名医务人员做好应急准备,每场比赛还有60名清洁人员保持赛场卫生。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就为广州额外增加了30.4万个就业岗位,翻译、旅游等人才需求量大,掀起一轮“亚运岗”热潮。同样,对于国内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虽然没有国际大赛的需求量大,但同样能够给举办地带来就业效应。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就给主赛区济南带来2.5万个就业岗位,更是给山东省带来8.4万个就业机会,缓和了就业市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