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2014南京青奥会的辐射力
2014南京青奥会是我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又一重大体育赛事,是我国首次举办青奥会,也是第二次举办奥运会。这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六朝古都南京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青奥会是一场体育竞技大餐,更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从开、闭幕式上生动表现中国梦、世界梦、青春梦,到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让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运动员和观众在南京这座东方古都上挥斥方遒。青奥遗产也一直影响着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从城市形象、服务、文化的品牌宣传推广,到体育教育、旅游、产业等的推动(如图4-5所示),处处留存着青奥会的足迹和价值。
图4-5 2014年南京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品牌和城市体育影响
1.城市品牌
青奥会之前人们对南京城市印象大部分停留在历史记忆、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等,基本都是苦难、沧桑的固有形象。但是随着2014年青奥会的前期筹办以及最终的成功举办,这一“刻板印象”在青奥会青春、创新、快乐、活力的理念下被打破了,两者在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中相交相融,将新南京城市形象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传播到了全世界。
大型赛事的举办对于城市的服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青奥会这种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参与运动员、世界各地游客等的进入都给南京的城市服务带来挑战。而南京也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没有采取顾此失彼的零和战略,例如将所有的公共交通、道路运输等倾向青奥会,对城市居民和游客的出行进行限制,而是通过增加运力、灵活安检、科学规划等方式,在不影响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为世界运动员和旅游者提供便捷、安全的公共服务。这样的考验也会成为青奥会留给南京最大的奥运遗产,让城市服务有了质的飞跃。
南京作为中国的历史古都,拥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灿烂的古代遗迹和近代的历史风貌,让南京拥有了博爱的城市精神。青奥会的举办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奥运文化共生,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青春文化结合在这片历史与现代、古老与青春的土地上,南京还通过赛事期间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全球青少年碰撞出友谊的火花,激发出文化的传递,还借助青奥会的举办把南京打造成为“青年时尚文化之都”。
2.城市体育
(1)体育教育
青奥会不同于传统奥运会的体育竞技,其更加注重的是全球青少年的奥林匹克精神交流,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多元文化的沟通,超越自我、全面认知自我的追求等青奥会平台价值。南京也借此机会在中小学大力推广奥林匹克体育。从106所青奥示范学校到1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情况下极大促进了南京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锻炼,对于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养成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普及和教育。
此外,青奥会的举办,不仅对于南京影响显著,对于江苏来说,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有助于克服青黄不接的局面,为发展体育强市、体育强省带来福音。南京将在原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学校的基础上,通过立体多元模式为南京、江苏的体育教育、体育改革带来奥林匹克的春风。
(2)体育设施
在青奥会筹办期间,15个比赛场馆中只有1座是新建的,其余都是在已有场馆的基础上改建的,不仅体现了节约的办赛理念,同时对于体育基础设施也是一次全面的升级换代。而新建的青奥体育公园除了比赛期间作为比赛场馆,更是在结束后成为浦口区居民体育运动的新去处,填补浦口区没有大型体育设施的空白。政府还在2014年投入了5700万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其中就包括了社区、公园等陈旧器材的更换,为全民健身提供了硬件底线。
(3)全民健身
青奥会带给南京的不只是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全民健身氛围的营造、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青奥会都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青奥会后,南京逐步建成社区体育健身站,打造“有1个固定办公点,2处以上室外活动场所,3个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4个以上社区活动队伍”,构建起从参与到指导,从个人到队伍的全民健身热潮。积极实施“百万市民健身工程”,每年举办1000余次全民健身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规模较大的活动。“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日”“社区大众体育活动”纷纷借助青奥会的东风把运动、健康带到普通大众身边,体育惠民工程有条不紊地开展。让青奥会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盛会,同时也成为全民健身的盛会。
(4)体育旅游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以中山陵、明城墙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主题景点,还有玄武湖、八卦洲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景点。根据江苏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8月份南京市5A、4A 级景区接待人数比7月份增长了25.74%。青奥会期间,南京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00万人次,总统府、中山陵、夫子庙等核心景区接待量增幅超过20%(如表4-6所示)。
表4-6 2014青奥会期间南京主要景点接待人数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陈玉萍,刘嘉毅.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南京青奥会为例[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3):15-19.
青奥会除了为南京的旅游服务、设施带来经验以外,还为南京的体育旅游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吸引力的资源。比如青奥体育公园成为江北浦口全民健身中心,还结合了体育培训、文艺演出等项目;青奥村南部的鱼嘴湿地公园的体育实验室成为市民户外运动基地;老山森林公园为青奥会修建的自行车赛道等成为休闲新去处。这些青奥遗产在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体育竞赛条件后,又为南京市民提供了健康生活方式、休闲旅游选择的新方向,践行了体育惠及百姓、人民健康幸福的目标。
(5)产业集聚
作为高水平的体育赛事,青奥会的举办对南京体育产业的飞跃式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南京凭借着赛事的筹备和举办,致力于建设以体育文化内涵为核心,囊括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会展、体育商务休闲和体育培训的综合示范区,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打好基础。以示范区为增长极,结合大型体育赛事、户外运动项目、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的举办,逐步带动体育旅游、体育经纪、体育商务、文化创意、体育中介等产业融合,促进体育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8年1月,南京市建邺区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建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南京首个获此称号的区域。建邺区作为“大赛遗产”,尤其是在青奥会举办之后,除了南京奥体中心多功能复合型场馆以外,还新建了青奥森林公园户外运动场地、体育实验室、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等,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建邺区还将体育健身、休闲旅游、赛事服务、体育会展、体育制造等产业相结合,逐步打造属于南京的“建邺模式”。
南京以青奥会举办为契机,打造体育文化的“六个一工程”(如表4-7所示)。不论是赛事举办前期到香港,与香港青年开展亚青会、青奥会“相约南京”主题文化体育交流活动,还是举办期间举行的“青年的节日”“世界青年体育、文化与和平论坛”,抑或是在青奥会结束后在2016年举办的“南京国际青年体育文化活动周”,为因埃博拉疫情未能参加2014南京青奥会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青年运动员打造跨文化交流和体育竞技平台,南京正在迈入世界体育文化交流中心。
表4-7 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六个一工程”
续表
资料来源:郭冠圆.第二届青奥会对南京城市体育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