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针对不同主体特征,满足差异化产业需求

6.2.2 针对不同主体特征,满足差异化产业需求

1.培育体育企业梯队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中小企业集群。鼓励挖掘、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和服务理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和设计企业,支持设计、广告、文化软件工作室等各种形式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创意和设计优势企业根据产业联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龙头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品牌影响大的骨干体育企业,优化企业梯队,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体育产业龙头企业,孵化影响力巨大的体育产业名牌企业。此外还要重点扶持体育用品制造、运动休闲、竞赛表演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战略性重组和集聚式发展,以国际视野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业品牌企业(集团)。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树立行业标杆,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文化企业形象,推动标杆企业对中小企业在管理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以分工的专业化、战略的差异化开展合作,从而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小巨人”型体育企业。

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库、数据库、资源池等方面进行合作,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工作室孵化等科研平台,促进体育企业的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承担或参与各类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探索对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纳入现代服务业、文创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经济相关税收优惠扶持范围,尤其针对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体育企业,要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设计投入上做好产业市场的基础保障。

2.加强体育品牌建设

应该给予体育文化创意企业更多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及时的法律保障,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在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体育文化产业相关企业以优惠。针对体育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加大对产业内企业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市场监督,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非法行为。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甚至跨国企业的各项合作,引导非文化部门的进入,采取多种投资、管理、经营的多元化方式,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共建共赢产业发展模式。

大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尤其是成立初期的企业,要多支持、多关照,始终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营造良好的企业运营发展环境。基于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体育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导型企业,并以此为中心,促进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协同,形成企业联盟或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吸引社会资金、人才、信息等流向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打造本地自主体育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技术创新、创意开发、人力资本投入,用品牌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体育用品和装备,开发新型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克服障碍加快创意商品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3.营造体育消费良好氛围

浙江省应积极引导民众消费需求,转变消费观念,依托“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体育健身宣传推广,积极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吸引市民投身全民健身潮流。发挥浙江省作为举办马拉松和路跑赛事全国第一的省份优势,让民众能够在家门口参与更多的本土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放松心情,也增加了城市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创新体育消费补贴和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本地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消费券等方式,专项用于市民体育消费补助,提高群众体育消费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经费组织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建立和完善体育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保险机构探索开发体育赛事责任险、学校体育险、体育旅游险、户外运动险等保险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类保险,保障体育消费市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要加强引导,营造氛围,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推进健康关口前移,以强健的身体保证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培育推广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供需匹配、质高价优、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以社区、学校等具有一定特征的群体为单元,宣传国家、地方的城市精神,以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运动精神感染吸引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基层的细小单元,不仅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终端,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终端的消费能力或时变需求是影响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些单元也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最底层组织,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各式各样的隐形产业人才。所以良好的社区、学校等的体育文化环境能够唤醒或激发他们对于投身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热情,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用长期的体育文化滋养、孕育更多微小的种子,让健康的产业环境浇灌他们成长,从源头上为培养文化创新创意人才打下基础,成为产业发展的后备人才库。

我国目前三大产业的比重仍然存在不均衡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向文化驱动、创意驱动、创新驱动方向发展,实现体育产业以及经济增长的绿色环保、技术引领、高附加值效应的新常态。浙江省要以国际化的高度和视野,在经济强省、海洋强省、体育强省、文化强省、健康浙江的时代背景下,突破对于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整体站位,统筹规划,多方联合,依托地理环境资源,挖掘体育文化特色,发挥社会资本力量优势,重塑产业发展模式,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浙江样板,形成全省体育产业乃至经济发展新的强大增长极。

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的有力体现,更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因此,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重塑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认同,增强我国体育文化价值吸引力,促进体育文化在国内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传播。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是提升全民小康幸福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我国由传统体育制造业发达、运动赛事成绩优异的体育大国向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全民健身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智造强国转变是刻不容缓的时代要求。我国作为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当今世界的体育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该将传统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大众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在新时期、新技术的创新创意中整合优化,让中国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和中国体育精神闪耀在世界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