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运作模式

5.1.2 运作模式

女排赛事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双三角交叉的“北仑模式”办赛机制(如图5-1所示),主要体现在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宁波北仑体艺中心从2004年底的初具规模到成为今天的全国示范性体育场馆,其成长过程和品牌影响被很多城市和场馆借鉴。其成功经验主要集中在“三化”管理模式的成功运用,即“用人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创新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借助“三化”经营管理,场馆财务收支基本平衡并且略有盈余,实现了以馆养馆、自我输血、自给自足的运行生态,不仅最大化了经济效益,同时还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表明,此运作模式具有一定的整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图5-1 双三角交叉的“北仑模式”办赛机制

1.政府支持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女子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支持中国女排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扩大北仑新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在省、市体育部门的鼓励下,北仑区紧紧抓住区体艺中心即将落成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将北仑设为中国女排在新一轮奥运周期中国际比赛的主场,使中国女排这只“金凤凰”得以长驻北仑。从此北仑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国女排指定主场”。

(1)提供机制灵活的优惠政策

在经费方面,区体艺中心刚成立时就获得100万元拨款作为开办经费,使经营管理有了物质保障和支持。政府投资2.3亿元建设体育馆工程项目,是作为一项公共体育设施支出,在房产税、土地税和所得税方面也都给予了相应的减免。在比赛期间所发生的有关接待、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电视宣传等方面费用均由政府出面与相关部门协商给予极大的优惠政策。

此外,中国女排主场落户北仑和多次国际女排赛事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项目投入使用前期,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等领导曾不远千里亲临现场。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魏纪中先生也多次莅临北仑指导。区委书记、区长多次专题听取女排赛事情况汇报,分管区长多次主持召开组委会部长会议,亲自带队赴各地体育中心考察赛事举办情况。

(2)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组委会

每次女排赛的承办,北仑都会成立以区重要领导为主席的地方组委会,北仑组委会是一个由区主管领导挂帅的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建有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度。各部门在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与统筹协调下,通力协作,力求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大赛的组织、保障、运行工作。另外,政府各部门互相配合成为赛事成功举办的有力保障。举办国际级的女排赛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组织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参与单位有区委办、接待办、团区委、公安局、卫生局、事务管理局、建设局、电视台及各乡镇街道。所有这些单位在赛事期间都能发扬团结一致、精诚协作的精神,把比赛当成一项政府行为抓紧抓实。

对几次特别重要的赛事,北仑还组建国际女排赛事宁波北仑赛区的主席团和组委会以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主席团成员由区党政班子组成,实行全面领导和分工负责;成立由区领导牵头的赛事组委会及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作为执行和操作机构,设立了行政部、市场推广部、新闻报道部、竞赛部、医疗卫生部、安全保卫部、后勤保障部等几大部门。各部门在赛事期间通力协作、分工不分家的精神是赛事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3)引进其他赛事丰富主场内涵

除了定期举办的女排赛事,区体艺中心通过引进其他高水平国内外体育赛事持续深化中国女排主场内涵和形象,丰富赛事样态,提高比赛场馆的使用率。2006年以来,北仑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承办了中美男子篮球对抗赛、乒超联赛海天主场赛事、全国羽毛球业余俱乐部赛、全国象棋甲级联赛、CBA八一主场分赛场赛、中新女子篮球挑战赛等多项大型赛事(如表5-2所示),并完成了女排主场第二轮落户协议。多类别的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使得作为比赛场馆的配套设施——总投资逾2亿元的训练基地也成功成为中国女排、中国篮球、乒乓球、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拳击、男排以及羽毛球等10支国字号运动队的训练基地。这些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群众市场的国内外顶级体育赛事,成为打造北仑城市名牌和品牌效应的有效载体。

表5-2 宁波北仑高水平赛事(部分)(2006—2019年)

续表

续表

续表

2.社会参与

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扩大了赛事影响力。通过新闻媒体、新媒体的宣传平台扩散效应,不断强化赛事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区域城市的知名度。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直播、转播了历年多场比赛实况,国内各大网站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加大赛事宣传,网上新闻信息发布量超过百万条,最多时电视转播覆盖了143个国家和地区,比赛日过程中每天新闻报道更是达千余条。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宣传输出,将北仑的城市烙印深深刻在了女排的各类比赛中,赛事影响和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数百名各类志愿者的服务增添了赛事亲和力。在市民的踊跃参与下,来自社会各界的300多名志愿者分派在赛事的各项组织服务中,包括接待服务、语言翻译、竞赛组织、医疗服务等。每场赛事在座位引导、信息咨询、氛围渲染等场景中,都能看到主动热情的志愿者,分工明确的工作人员在赛事的实践锻炼和具体服务中发挥主人翁意识,积累办赛经验,发扬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充分展现北仑高素质、高水平的市民形象。参与女排、服务女排、奉献女排已经成为北仑市民的新选择、新风尚。通过服务女排,“新北仑志愿者”提升了服务水平和知名度,已经逐渐成为一支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北仑女排系列赛事的历练下,赛事组委会的2名工作人员还被北京奥组委选中参与奥运会排球项目部的服务工作。

在大型体育赛事的带动下,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也为北仑增添了体育活力,促进了文明城区以及和谐社会建设。赛前通过举办带有女排元素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市民的广泛参与中推动了北仑“人人享受体育”的生活理念和赛事氛围,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的体育运动方式,体现运动快乐的精神风貌。透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赛事的宣传力度,更让赛事的魅力影响到了每一位市民,成为全民联欢的体育盛会,积极推动北仑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市场运作

北仑区体艺中心从建馆伊始便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化管理制度。首先,随着中心工作人员队伍的庞大,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确立以制度管人、人人平等的原则,提高制度的约束、激励功能。企业的规模越大,越需要以制度来规范人,从而有效地防止以人管人、上级管下级模式所产生的不公平。严格考勤制度及奖惩制度,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违反纪律的行为严加处罚,做到奖罚分明,有章可循。充分发挥企业化管理的灵活优势,重新实行分配机制和考核机制,在绩效考核基础上,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大锅饭现象,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建立新的岗位工资制度,不同岗位根据工作量、工作难度及重要性等设立不同的工资等级,对市场部等业务部门实行绩效与奖金挂钩,根据创收多少实行不同档次的奖励。另外,根据大活动期间的表现和成绩给予不同的奖金,适当拉开差距,对工作失误同志给予惩罚。通过绩效考核,使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其次,在具体工作方法上有实质性的创新措施。中心各部门根据工作特点,制定出1~3条对工作有实质性推动作用的新举措。像办公室参照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提高职工积极性的科学管理方法;工程部针对原有场馆和新建的基地研究新的节能环保、降低能耗措施,把节能工作当作本部门的重要课题;市场部建立了有层次的市场销售战略,调动每个市场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并把每个人按能力放在不同的销售层次,做到人尽其才,绩效与奖金挂钩。针对票务销售不甚理想、级别较低的赛事制定不同的市场拓展方案,以理论研究及与兄弟单位交流等多种途径增加了市场开发新思路。

最后,体育赛事特别是国际女排赛事为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创新改革举措提供了契机。从第一次承办国际女排赛至今已有10多年之久,北仑区在这10多年的办赛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验往往是财富,但有时也是束缚创新意识的枷锁。所以通过积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以奥运标准来要求、以各国办大赛的经验作为指导参考,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开拓出了一条具有北仑特色的办赛之路。

在招商引资方面,女排赛事的包装、运作、推广充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赛事冠名、主场标识、吉祥物开发和广告招租等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的积极性,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区体艺中心和训练基地各种场馆的无形资产(比如场馆冠名权、场馆广告发布权、场馆品牌开发以及场馆特许经营权,包括场馆设施的经营权、体育用品经营权、体育健身相关配套服务经营权),拓宽场馆经营中的资金渠道、转变场馆经营观念,为场馆吸引更多的资金,向社会提供丰富的体育产品,满足社会的体育需要,从而推动体育的发展。这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也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应,实现了赛事主办方、承办方和企业的合作共赢。

在宣传策划方面,氛围营造、外环境布置标新立异,体现港城文化。推出形式更加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女排主场产品,包括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图册、纪念文具、球迷棒、吉祥物等主场纪念新产品。在场外构思各种与球迷互动的嘉年华活动,赛间采用现代新颖的助兴表演,局间舞蹈表演无论从服装设计还是动作构思上都大胆突破,体现了集民族化、国际化于一体的特色。在开、闭幕式的策划上力求场场有变化,无论是伴奏音乐、灯光照明、烟花等运用上,还是节目策划、礼仪队伍的走场设计都力求创新。在接待服务方面,更加体现人性化服务意识,在以奥运理念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做到节约成本。

4.用人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

北仑区体艺中心自2004年12月份成立以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笔试和面试,陆续向社会招聘了40几名员工,组建成一支具有较强凝聚力、战斗力的职工队伍。在队伍的构成中,既有高文化素养、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又有体育知识和技能丰富的高水平退役运动员、体育专业人士,还包括经验丰富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等等。这些拥有不同学历背景,不同从业经验的复合型智力资源为赛事组织、行业发展等注入了强心剂。北仑体艺中心现有的员工都是一精多能,既要做好日常性本职工作,还要在各类活动中承担其他工作。这体现了在招聘用人方面坚持引进一精多能的新型人才,能胜任不同岗位角色的用人理念。在每次赛事举办期间,由于所需工作人员队伍庞大,体艺中心原有的工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赛事所需,所以特殊时期通过向社会各界招聘临时人员的方式满足赛事的正常举办,比如公安、检票、安检、志愿者、礼仪、翻译等人员在每次大型活动期间基本都是向各政府单位及社会各界进行外聘,体现了用人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根据区委书记办公会议抄告单精神,体艺中心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即一是挂体艺中心牌子,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在控股公司下设立一公司。在体艺中心管理体制上,通过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模式,实行“用人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创新理念,从而更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多方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