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专家初诊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有痂皮出现,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有混浊、增厚、标志不清等症状。

改善良方

【中医疗法】

菊花、蒲公英各50克。把菊花、蒲公英放入水中煎汤,然后冲洗外耳道。或用高渗盐水冲洗外耳道内积存的分泌物及碎屑,拭干后用涂有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剂的棉条塞入外耳道。此法对于弥漫性外耳道炎效果较好。

【注意事项】

1.游泳或洗澡时,要注意避免让水进入到耳道内。游泳时,最好佩戴耳塞。

2.大多数的年轻人,喜欢在工作及业余生活当中,佩戴耳机收听音乐,长期佩戴耳机会使耳道内毛囊阻塞、发痒、疼痛,而且长时间使用耳机,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应予以避免。

3.为避免耳道内出现耳痒的症状,应按时清理耳道内的耳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清理耳屎时,要使用合适的清理工具,不能使用火柴棍、手指甲等锐利的器物,应该使用挖耳匙或是棉签。清理耳屎时,要注意手的力道,不能过于用力,以免将耳道损伤。清理耳屎时,还应注意不要与其他人嬉笑打闹。

4.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等。

5.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其乱抓搔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