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癌

胃 癌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每年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

专家初诊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为2∶1。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

由于胃癌在我国极为常见,危害性大,有关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善良方

【预防措施】

●饮食不宜过咸

健康的胃本身有着十分严密、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即胃黏膜屏障。高盐饮食会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对致癌物,如对亚硝基化合物敏感性增加。高盐饮食地区胃癌高发,无论在日本还是在我国,均是如此。

●少吃烟熏食物,不吃霉变食品

烟熏食品,特别是咸鱼,不仅含盐分高,而且还含有大量亚硝基化合物及多环烃类化合物,后者直接致癌,前者则可在低酸或细菌作用下合成致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霉变食物及粮食,特别是杂色曲霉菌污染,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

●戒烟,少喝烈性酒

烟草本身含有致癌物,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胃癌高发50%,且开始吸烟年龄越低,死亡率越高。饮烈性酒者比不饮酒者胃癌高发2~9倍,这主要与酒精破坏胃黏膜屏障有关。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如吃饭过快、三餐进食不规律、喜烫食硬食、暴饮暴食等,都和胃癌有一定关系,应该引起注意。

●多食新鲜水果、绿色蔬菜

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能阻断强致癌物的合成,抑制其活化,促进其代谢,并刺激体内抗肿瘤免疫系统,胡萝卜素的这种作用尤强。维生素E也有抑制致癌物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所以,可适量服用市售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制剂。

●适当增加蛋、奶、鲜鱼、鲜肉和豆制品的摄入量

这些食物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豆制品还有抑癌作用。

●提倡食用大蒜和喝绿茶

大蒜可降低胃内亚硝酸盐和霉菌的含量,并有抑制致癌物的作用。绿茶能阻断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但注意不要过量饮用。

●充分利用冷冻保鲜方法

冰箱可使食物保鲜并保留其中有益于防癌的成分。

【饮食宜忌】

胃癌手术包括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视肿瘤分期而定。饮食护理的实施一般在自然排气后3~4天,胃次全切除术后与全胃切除术后采取不同护理:

1.胃次全切除术。坚持少量多餐的方式。拔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每次4~5匙,每隔1~2小时1次。第二日进半量流食,每餐50~80毫升。第三日进全量流食,每餐l00~150毫升,缓慢摄入,每日6~8次,摄入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的食物,应避免易胀气的食物,以蛋汤、菜汤、藕粉为佳。若术后恢复正常,第四天可进食稀饭,10~14天后可进食干饭。主食与配菜应软烂易于消化,忌进食生硬、油炸、浓茶、酒等刺激性食品。

2.胃全切除术。一般进食原则是:少量多餐,循序渐进,进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饮食计划:停胃肠减压后第二天开始进食糖水、米汤30毫升,每2小时交替;第三天60毫升,每2小时交替;第四天改为100毫升,每2小时交替;第五天流食半量,第六至第九天进流食全量,第十天改半流食。以上计划以病人主诉无不适为原则。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随时修改,如病人感觉腹胀、腹痛应停止进食,观察有无梗阻症状。

【注意事项】

胃癌在早期常常没有特殊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逐渐影响到胃功能,症状才突现出来。即便如此,这些症状也非胃癌所特有,常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相似,甚至服一般的胃药就能得到缓解,但也有蛛丝马迹可寻。早期胃癌主要有以下几个信号:

1.胃部痛。初起时仅感上腹不适,或有腹胀感,有时心窝隐隐作痛,常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尤其是胃窦部癌,常可引起十二指肠功能改变,出现有规律的疼痛。

2.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常为胃癌首发症状,占40%。

3.恶心呕吐。早期可能仅有饱胀及恶心感,这种症状主要是肿瘤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致。

4.出血和黑便。早期胃癌有此症状者占20%,凡无胃病史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5.上腹部有压痛感。

img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