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病毒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专家初诊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亚临床感染三类。大部分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以亚临床感染过程获得痊愈以及对乙肝的免疫力(这些人其实在检查时已经是健康人,典型的二对半结果是2.4.5或2.5阳性),小部分发展为急性乙肝,急性乙肝一般为良性经过,大多数患者可以彻底痊愈,并获得免疫力。极少数急性乙肝病人和大量通过母婴传播或幼儿时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以及很少的一些成年感染者最终成为慢性乙肝病人。慢性乙肝患者的定义是HBsAg持续阳性超过六个月的人。慢性乙肝病人中,肝功正常的,被称为“病毒携带者”或“健康带菌者”,肝功不正常的,被称为“乙肝患者”。但必须明确,“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同时所谓的“健康带菌者”只是社会上的一个不规范的称呼,这部分病人并不是健康人,而是乙肝病人。这些病人即使肝功能化验指标一切正常,肝脏也可能已经有了较严重的炎症,所以完全不能自认为肝功正常就是健康人,还是要做好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乙肝的症状主要表现有:
1.肝区疼痛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如果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2.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入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3.肝外表现: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褪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
乙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感觉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状除了与躯体因素有关外,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把握,还是找有经验的医生看病,以免延误治疗。
改善良方
【预防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凡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尤其是家中或周围密切接触的人中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集体生活的学生和从事饮食服务、幼儿保育、医务等重点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2.防止血源传播: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拔牙、耳垂穿孔、纹身等。医生、护士打针要一人一管一消毒。
3.防止性传播。
4.防止生活接触传播:最好在集体聚餐时实行分餐制,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水杯等。平时注意个人卫生。
5.注射用品及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仅用75%酒精浸泡,擦抹是杀灭不了乙肝病毒的。
6.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7.切断唾液传播: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肝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8.阻断母婴传播: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目前全国有1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9.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10.及时隔离、治疗病人: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饮食宜忌】
1.饮食结构要合理:要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会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蛋白质饮食要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挑食对肝病是不利的。
2.食量要恰当:肝病时消化功能减弱,食之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脏负担。所以有人提出吃饭八分饱最好。暴饮暴食对肝脏、对胃肠功能都不利。
3.炒菜宜清淡,少放油,少食油腻和油炸食品,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
4.合理应用中药补药:轻中型肝炎患者不提倡用人参等补药,正常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重症肝病、肝硬化病人在服用补药时,最好征求中医师的意见,辨证施治。盲目进食大量多种补药,不一定有益。
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饮食中的蛋白含量不宜过高,因为蛋白质易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氨气,而氨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恢复期的病人要低糖饮食。否则易发生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