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安全疏散问题

6.4 安全疏散问题

保证安全疏散的三个指标:安全出口、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审图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也是围绕着这三点,有的安全出口只有1个,有的疏散距离不够或疏散宽度达不到规定等。

1.地下室安全疏散不满足《建筑防火规范》要求。

实例】 某三层联排别墅,地下一层设活动室和娱乐厅,如图6-9和图6-10所示。每户地下室面积约110m2,人员疏散只有通过一部楼梯上到首层,然后经过客厅疏散到室外。

978-7-111-49514-7-Chapter06-5.jpg

图6-5 某商业广场综合楼一层局部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6.jpg

图6-6 某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7.jpg

图6-7 某科研中心二层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8.jpg

图6-8 某科研中心三层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9.jpg

图6-9 某别墅首层平面图

问题】 ①安全出口不满足要求。②疏散楼梯未直通室外。

分析】 依据《建筑防火规范》第5.5.5条规定,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大于5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应至少设置2个安全出口,且必须有一个出口直通室外。依据《建筑防火规范》第6.4.4条规定,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

实例】 某六层带地下储藏室住宅,南向地面标高为-2.500m,北向室外地面标高为-0.300m,地下室人员通过疏散通道疏散到室外,如图6-11所示。

问题】 每个防火分区人员疏散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建议】 依据《建筑防火规范》第5.5.9条规定,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2.防火分区无独立的出入口,均借用其他防火分区。

实例】 某商业广场地下层平面如图6-12所示,共分为七个防火分区,如图6-13所示。

978-7-111-49514-7-Chapter06-10.jpg

图6-10 某别墅地下一层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11.jpg

图6-11 某住宅楼地下储藏室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12.jpg

图6-12 某商业广场地下一层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13.jpg

图6-13 某商业广场地下一层防火分区示意图

问题】 防火分区一借用防火分区五的两个安全出口,防火分区二借用防火分区六的两个安全出口,依据《建筑防火规范》第5.5.9条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2)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1个。

3.安全疏散问题

安全疏散主要是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在发生火灾情况下,能够疏散到无危险的地带。人们按疏散路线进入“安全通道”之后,就应能一直走到安全地带。中间不能再出现“反复”,以致重临“危险区”。在建筑防火设计中,通常把通往室外或封闭、防烟楼梯间等“安全地带”的门视为“安全出口”。进到“安全出口”后,安全疏散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1)安全疏散距离不满足规范要求

实例】 某公司公寓楼,共16层,总高度54.9m,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在十四层设有一职工活动室,房间内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图6-14所示。

问题】 ①活动室只有一个疏散门。②活动室最远端到疏散外门的距离约为21.8m左右,大于规范规定。

分析】 依据《建筑防火规范》第5.5.15条规定: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设喷淋时为18.7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时可设置1个疏散门。该公寓楼活动室的面积460m2,由房间内最远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为21.8m,因此不符合设置1个疏散门的条件,建议修改方案,增加疏散门。

实例】 某高层住宅,地下两层,地上二十三层,地上一二层为商业网点,三至二十三层为住宅,建筑高度69.60m,耐火等级一级。商业网点一二层平面如图6-15、图6-16所示。

问题】 二层商业网点最远端到安全出口的距离超过规范的规定。

978-7-111-49514-7-Chapter06-14.jpg

图6-14 某公寓楼十四层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15.jpg

图6-15 某高层住宅一层平面图

978-7-111-49514-7-Chapter06-16.jpg

图6-16 某高层住宅二层平面图

分析】 该二层商业网点室内设有敞开式楼梯,二层房间的人必须通过敞开式楼梯疏散到一层,然后由一层再疏散到室外。房间进深为13.1m。其二层商铺内最远一点(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计算)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距离约为26.0m。依据《建筑防火规范》第5.4.11条规定: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每个分隔单元内的安全疏散距离不应大于《建筑防火规范》第5.5.17条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20m。

(2)两个安全疏散出口距离太近

实例】 某高层住宅,设置剪刀楼梯,如图6-17所示。

978-7-111-49514-7-Chapter06-17.jpg

图6-17 剪刀楼梯两个疏散出口距离

问题】 该住宅两个疏散出口距离为4.85m,小于规范规定。

分析】 依据《建筑防火规范》第5.5.2条规定,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住宅设计规范》第6.2.4条(强制性条文)规定,住宅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在同一建筑中,若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距离太近,会导致疏散人流不均而产生局部拥挤,还可能因出口同时被烟堵住,使人员不能脱离危险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建筑安全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并保持一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