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对社区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2~1∶4.56。中药(包括中成药制剂和汤剂)能有效缓解慢性便秘的症状。
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自2017年7月1日开始施行,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迎来了中医药发展的春天。2016年12月17日,全国第五批暨湖北省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爱萍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获批,为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创造了条件。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从春秋至今的2000多年来,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渐阐明并完善了便秘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证施治规律和方药,并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书编写人员在编撰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搜集整理了便秘相关古今经方、验方,并对其进行筛选、分类、分析,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便秘治疗的异同及其相互之间继承发展的关系,力图全面、深入地总结历代医家治疗便秘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书既继承了几千年来之学术传统,又总结近、现代中医名家之先进经验与理论,是一本能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便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内容丰富而又新颖的著作。全书博古通今,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充分发挥祖国医学治疗便秘的特色和优势,为广大便秘患者带来福音,也为现代中医及中医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参考的平台。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引述了其中的一些内容,为了体例统一和方便阅读,对原文做了一些删改,敬请原著者谅解,并向原著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便秘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或灌肠)、针灸、外治等,本书仅限于内服中药治疗,而且在内服中药中仅搜集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医方,还有大量单方、验方,尤其是民间特色治疗医方有待进一步发掘整理。
本书的编撰工作任务重,涉及范围广,疏漏之处希冀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