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1⋅本方功效以行气为主,故又名厚朴汤(《千金翼方》卷18)。本方在原书中主治仅有“痛而闭”三字,后世医家论曰:“闭者,气已滞也,塞也。《经》曰:通因通用,此之谓也。于是以小承气汤通之。乃易其名为三物汤者,盖小承气汤君大黄以一倍,三物汤君厚朴以一倍者,知承气之行,行在中下也;三物之行,因其闭在中上也。绎此,可启悟于无穷矣”(《金匮玉函经二注》卷10)。“痛而闭,六腑之气不行矣。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同,但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厚朴”(《金匮要略心典》卷中)。
2⋅本方与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厚朴大黄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篇》)药味相同,但药量不同。小承气汤重在荡积攻实,主治阳明腑实证,以大黄为君药;厚朴三物汤重在行气除满,主治里实气滞之腹胀,以厚朴为君药;厚朴大黄汤重在涤饮荡热、行气开郁,主治气滞与热结并重之支饮胸满证。
3⋅药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厚朴三物汤水煎液对家兔的离体肠管,在小量时呈明显的兴奋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逐渐表现出抑制作用。
陈琦等在厚朴三物汤拆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黄、枳实、厚朴三种药物药量变化的情况,以炭末推进率及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为指标,对厚朴大黄汤、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三方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初步揭示三方泻下作用的机理。实验表明只有厚朴三物汤显示出很明显的促进作用(推进率83⋅45%),即对小肠部位的作用最强。大黄(53⋅24%)、厚朴(50⋅81%)、枳实(67⋅08%)和枳朴(60⋅24%)的推进作用均不如厚朴三物汤,其中枳实的推进作用较突出,这进一步验证了配伍后的厚朴三物汤提高了各药的推进作用;小承气汤(67⋅88%)的作用程度与厚朴大黄汤(62⋅95%)相近,但都远远不如厚朴三物汤。厚朴、枳实和大黄均属泻下作用的药物,这三味药不同配伍而组成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和小承气汤,它们的泻下机理相似,小肠平滑肌实验结果表明,滴加各药物后,收缩曲线的变化是收缩强度和频率都明显减小,且减小程度与其泻下作用强度成正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