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方中将左金丸中黄连与吴茱萸的比例调整为1∶1,更加强调吴茱萸疏泄肝气的作用,肝气调达,郁结得开,同时胃气得降;与黄连寒热并用,相反相成,平调寒热温凉之性,以适肝性。在古代就有医家重视吴茱萸在治疗便秘中的作用,如中国古代医家叶天士在治疗便秘过程中认为,治疗便秘,重在阳明通降,后世医家总结叶天士治疗经验,认为热郁三焦,气阻不通,则清热通降肺、胃、肠,肠胃壅热,气不下行,则于清热燥湿药中反佐吴茱萸,主要加强理气、燥湿、下气的功能。在现代,对于吴茱萸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在药理学上吴茱萸包含生物碱、柠檬苦素、萜类、黄酮、香豆精、甾体、挥发油、木脂素、多糖等,其中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吴茱萸具有保护心脏、调节血压的作用,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能够抑制雄性大鼠胃排空和胃转运、抗胃黏膜损伤等作用。而金卫红、高雪萍则采用吴茱萸敷脐促进老年患者排便,解除功能性便秘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方法是将吴茱萸磨成细粉末状,用黄酒调和成糊状,制作成膏剂,然后敷于脐中的神阙穴。主要是利用吴茱萸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可疏肝下气,降厥阴寒气之上逆以散厥阴之寒邪,治疗厥阴头痛;同时可以温中降浊,调和肝胃而促进肠蠕动,治疗胸腹胀满等,加快肛门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