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方法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气不足证
治法:益气通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减。当归、川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3⋅津亏肠燥证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合润肠丸加减。生地黄、玄参、麦冬、火麻仁、桃仁、当归、枳壳等。
中成药:麻子仁丸等。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通便。
方药:调肠汤加减。北沙参30g,玄参20g,生地20,生黄芪20g,生白术30g,郁李仁15g,白芍20g,杏仁10g。
调肠汤为甘爱萍教授经验方。伴有气郁者,加柴胡6g,香附10g;伴有热证加虎杖15g;伴有瘀血征象加桃仁10g,当归10g;伴有失眠加夜交藤15g,柏子仁10g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6丸,PO,TID)联合滋阴润肠口服液10~20ml,BID,养阴清热,润肠通便,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便秘。
(二)非药物治疗
1⋅针刺治疗
主穴:
第1组: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百会。
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脾俞、肾俞。
配穴:
热结证配曲池、内庭;
气郁证配支沟、合谷、太冲、三阴交、肝俞;
阴虚证配三阴交、照海、太溪;
气虚证公孙、胃俞、列缺;
阳虚证配照海、太溪、大钟。
操作方法:两组主穴隔日交替使用。天枢、上巨虚、中下配合电针,疏密波,频率2/15Hz。天枢、大肠俞直刺2~2⋅5寸,足三里、上巨虚直刺1~1⋅5寸,平补平泻;气海、肾俞直刺1⋅5寸,脾俞直刺0⋅5~1寸,施补法;中髎、下髎3寸针入骶后孔2⋅5寸,以针感放射至肛门为宜;百会低频、小幅均匀提插捻转0⋅5~1分钟。
2⋅艾灸治疗
气虚证艾灸神阙、气海、关元;
阳虚证艾灸关元、命门、腰阳关。
3⋅中药保留灌注
适用于大便干结难下,数日不解者。采用胃肠舒液(甘爱萍经验方:制大黄20g,厚朴15g,桃仁10g,生白术15g,炙黄芪20g,炙甘草10g),煎水150ml,直肠滴入,保留灌肠。
4⋅耳穴压豆
采用生王不留行籽贴耳穴,以大肠、脾为主穴,配以腹、三焦、胃、肝、肺等,每日按压耳穴5~6次,每次1~2分钟。
(三)特色疗法
1⋅中药洗肠术xc-2000(西班牙洗肠机):适用于大便干结难下,数日不解者。采用胃肠舒液(甘爱萍经验方:制大黄20g,厚朴15g,桃仁10g,生白术15g,炙黄芪20g,炙甘草10g),煎水150ml,直肠滴入,采用xc-2000西班牙洗肠机肠疗。
2⋅经验方调肠汤治疗老年气阴两虚证便秘。方同上。
(四)基础治疗
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增加活动。
(五)预防与护理
1⋅护理评估
(1)患者饮食、排便习惯;
(2)便秘的类型;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室环境:依据便秘类型选择病室,热秘者选择凉爽湿润的房间;寒秘者选择向阳温暖的房间。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形状、量,便后有无出血、腹部有无硬块、有无腹痛等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
(4)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应在清晨或睡前服用,热秘汤药宜偏凉服用、冷秘汤药宜热服、实秘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肛肠疾病而致便秘者,遵医嘱便后可用中药熏洗。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5)饮食护理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保证在1500~2000ml,特别告知每日清晨空腹饮凉水或温开水1杯,可刺激胃、结肠反射而促进排便。
②饮食宜富含粗纤维,忌食辛辣、煎炸食物,勿过食生冷。
③脾虚气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者,可每晨饮温开水冲服蜂蜜一杯。
④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者,可每晨饮冷开水一杯。
(6)指导患者进行定时排便的锻炼,嘱病人每日早餐后排便,即使无便意也要定时蹲便,同时应集中精力,不要阅读报刊,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7)心理护理: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使患者减轻恐惧、焦虑心理,营造安全、舒适、愉悦的治疗氛围,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3⋅特色专科护理
(1)胃肠起搏治疗,选择频率为2⋅0~3⋅0次/分,一日两次,一次10分钟。
治疗幅值:以腹部贴电极片处皮肤有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为佳,治疗中随时调节,避免过大的电流灼伤皮肤或引起疼痛。
(2)中药肠道灌注,采用西班牙XC-2000型洗肠机由专职肠疗师进行肠道清洁灌注,在灌注过程中配合按摩、中药以辅助排便,每周一次,连续四次后改为一月两次,连续两月,为一个疗程。
(3)腹部按摩:患者仰卧,双下肢屈曲,使腹肌放松,站在患者一侧,两手示、中、无名指相叠,做腹部按摩,可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按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于每日早餐后30分钟左右进行,持续10分钟以上。有专门的技师指导并训练患者或家属自行操作。按摩时,手法要缓慢、柔和,力量要适中,以患处有温热感为宜。操作过程中,若患者有不适,应暂停进行。凡肠梗阻、肠内肿瘤、急腹症等禁用此方法。
(4)中药足疗:依据证型进行中药泡足,时间:每晚睡前半小时,水温保持在39~42℃(控制好,避免烫伤);水位:没双踝;工具:足疗盆。一日一次,二周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