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八纲的概念

二、有关八纲的概念

八纲即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而言。不过表里的中间还须有一个半表半里。按数来讲,应该是九纲,习惯以表里含有半表半里,故简称为八纲。为了解说方便,兹分组条述如下。

1.表里和半表半里证:表是指人体外层的皮肤、骨肉所组成的广大身体表面而言。里是指最里面的胃肠所组成的消化道而言。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诸脏器所在的广大胸腹腔之间而言。未尝深究中医辨证的人,每易以在表的症状即认为是表证。同样,亦易误以在里或在半表半里的症状而分别认为是里证或半表半里证。这种看法实属大错,其实所谓表证、里证和半表半里证,均指该体部有了明显的病势所趋,或病邪集中的证候而言,虽然这种证候取决于症状的反映,但反映这种证候的症状,并非局限于该人体部位的。例如,在里的阴阳病,每以发潮热、濈然汗出等外在的症状而加以确认。中医常称表证为病在表或邪在表,亦常称里证或半表半里证,为病在里和病在半表半里,或邪在里和邪在半表半里,均是这个道理。至于它们为证的证候,说来确实复杂,尤其下面所述的阴阳、寒热、虚实是分不开的。由于表、里和半表半里为疾病的一般病位反应,而阴阳、寒热、虚实为一般的病情反应。也就是说,凡病的发生和发展,罹病人体的病情反应,在病位上,则不出表、里和半表半里;在病情上,则不出阴阳、寒热、虚实。病情势必见之于病位,病位即因病情而始显。故表证、里证和半表半里证,均可有阴阳、寒热、虚实的不同证候反应,详见以下各条。

2.阴证和阳证:阴、阳是互相对应的两个抽象名词,古人常用来说明普遍存在于万事万物中的矛盾现象。例如,水为阴,火为阳;静为阴,动为阳;沉伏为阴,发扬为阳;后退为阴,前进为阳。总的来讲,大都以阴表示不足或消沉的一面,以阳表示有余或升发的一面。中医辨证则取其为“法”之义,用以鉴别常相对立的两种病证,而此病证可经常见于各种症状之上。如以气色而言,颜面苍白为阴,颜面红赤为阳;如以声音而言,语言低微为阴,语言高亢为阳;如以饮食而言,不饮不食为阴,嗜饮嗜食为阳;如以便溺而言,便溏溺白为阴,便难溺赤为阳;如以寒热而言,身寒恶寒为阴,身热恶热为阳;如以脉象而言,沉、迟、虚、涩等不及的脉象为阴,浮、实、大、滑等太过的脉象为阳;诸如此类,甚易理解,无须更多举例。

3.寒证和热证:寒即寒性,热即热性之义。基于以上的说明,寒自属于阴,热自属于阳。故所谓寒、热,即为阴、阳更细微的区分。如上述的身寒、恶寒固属阴,但就个别的属性而言,则为身热、恶热固属阳,但就个别的属性而言则又为热。余可类推,此不赘述。

4.虚证和实证:虚指人体的精力虚,故所谓虚证,即病犹未解,体力已见不支,而显示精力虚衰的一种象征。实证指为病的气象实,故所谓实证,即病势虽盛,体力亦在加强抗拒,而显示病气充实的一种象征。此亦与寒热一样,以其个别的属性,是从阴阳中划出的一类。如上述的语言低微固属阴,若就个别的属性而论,则为虚;语言高亢固属阳,若就个别的属性而论,则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