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案举例
1.慢性结肠炎案
1962年秋的一天,下午见习,胡希恕先生讲到,昨天星期日,给一位将军出诊看病。患者,男,50多岁,身体虚胖,饮食尚可,时有肠鸣,大便稀,日3~4次,早上起床必上厕所,完谷不化,有时能见到菜叶,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证为寒湿在里,给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汤加陈皮,人参改用高丽参。方用:半夏12g,高丽参10g,干姜10g,黄芩10g,炙甘草6g,川黄连4.5g,红大枣6枚(擘),吴茱萸6g,橘皮10g。三剂,水煎服。今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又给原方五剂。并说:高丽参,他们有。
2.急性痢疾案
1972年夏,患者,公社干部,男,30多岁,发冷发烧已两天,开始有恶寒,呕吐,继而腹痛,腹泻,日四至五次,口服四环素片及黄连素片后,烧退,但腹痛腹泻不减,日达十余次,每次拉一点黏液样粪便,时有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有时必须翻窗子到外面解大便,舌红苔黄腻。诊为湿热在里之急性痢疾,予半夏泻心汤合白头翁汤加白芍。方用:黄连9g,黄芩12g,党参10g,半夏12g,炙甘草6g,红枣4枚(擘),白头翁15g,秦皮10g,黄柏6g,炒白芍12g。三剂,水煎服,服药一剂后,腹痛大减,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三剂服完,病愈。
3.急性肠炎案
1992年,本院院长,男,50岁,体胖,平时体健,血压偏高。因受凉发烧,肠鸣腹泻,水样便,日七八次,已静点抗生素,时过两天,病不缓解,里急时来不及入厕,拉在床单上,要求服中药治疗,诊为湿热在里之急性肠炎,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方用:法半夏12g,党参10g,黄芩12g,川黄连5g,生姜12g, 红枣4枚,茯苓15g,炒白术15g,薏苡仁18g,陈皮6g。二剂,水煎服。服一剂,诸证明显减轻,服二剂而愈。
4.性功能减退案
男,40岁,体胖,头昏汗多,面垢色青灰,疲乏无力,易烦眠差,口干,口苦,口中异味,腰膝酸软,性功能明显减退,大便黏稠,黏在马桶上冲不净,苔腻厚而黄,舌胖。诊为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每天必服降压药。湿热内瘀,予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方用:柴胡15g,炒白芍12g,炒枳壳12g,法半夏12g,黄芩12g,川黄连5g,炙甘草6g,党参10g,生石膏30g,生姜6g,红枣4枚(擘)。五剂,水煎服。药后,人即轻松,口干苦异味消除,患者信心大增,又服上方十剂,大便正常,性功能恢复,以鹿胎颗粒善后。
5.舌炎案
1962年,胡希恕先生带实习时讲一病例,男,40岁,身体尚好,唯整个舌头鲜红无苔,唇干,汤水不进,疼痛难忍,难以入睡,尿黄,大便不畅。去大医院,服诸药无效,已半月,予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45g,生地20g。服二剂有效,再三剂而愈。结果口腔医院要请我去上班。
6.口腔溃疡案
2011年12月22日,冬至来诊,某集团公司助理。主诉:其对象患口腔溃疡病,反复发作,数年不愈,疼痛不已,不敢食辛辣。曾去伊宁市、昌吉市、乌鲁木齐市各大医院求治,时好时坏,别无他病。夏天曾来诊室看病,服中药5剂后,病情大为好转。带7剂回伊宁市服药,至今病无复发。今日接电话,对象的妹妹,患口腔溃疡严重,服西药无效。明天要去伊宁市过春节,想带上次姐姐服的中药。随即调出电脑上姐姐的中药方七剂,小伙高兴地走出诊室。方用:炙甘草15g,法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党参10g,藿香6g,佩兰10g,薏苡仁24g,生石膏40g,鲜生姜3大片(自备),红枣4枚(自备)。
本方主治因湿热壅塞中焦所致的胃炎、牙痛、口腔糜烂、牙周炎、舌炎、味觉障碍、口腔扁平苔藓等,还可用于失眠及梦游症。
胡希恕先生用本方加生石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及舌炎,用维生素B2无效者,多有显效。笔者多年来用本方治疗口腔黏膜溃疡,均取得满意效果。炙甘草用12~15g,干姜改用鲜生姜,必加生石膏30~40g。《神农本草经》谓石膏味辛微寒。辛可以胜湿,微寒而不是多数医家所虑的大寒。只要舌苔腻,即可放心用之。
口腔溃疡若口干、口苦、苔腻、体壮者,用本方加生大黄6~10g,金银花15g;若苔白腻、口臭、大便稀、体弱者,本方加藿香6g、佩兰10g、生薏苡仁24g。
7.湿疹两例
2017年4月3日初诊:马某,女,52岁,干部,回族,近日汗多怕冷,心烦失眠,口干口苦,饮食乏味,舌胖,苔白腻厚,右手背大面积湿疹,皮肤发黑,害怕和别人握手,大便黏,日2~3次,予半夏泻心汤加茯苓、陈皮、薏苡仁、紫苏叶,七剂。复诊时,患者自诉手背不黑了,特别高兴,余症均好转,又给原方七剂,诸症痊愈。
2017年6月14日初诊:赵某,女,48岁,糖厂工人,胃脘胀闷,口干苦,纳差,大便稀,日2~3次,双手指疼、痒,皮肤干燥,有时裂口出血,洗衣洗手时水冷水热都疼,不能洗碗,皮肤科住院治疗无效,7年不愈。予半夏泻心汤原方加薏苡仁、紫苏叶、炒枳壳、茯苓、陈皮,七剂。复诊时,患者先说我的手不疼了,举双手给学生们看,我好欢喜啊!又予原方七剂,诸症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