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伤津

(三)伤津

1.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213)

2.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218)

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203)

4.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47)

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245)

6.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0)

【按】不大便多指粪便干燥硬结,排便间隔时间长,通常在四至七天排便一次,粪便艰涩难下。今称“大便秘结”“大便艰难”。

不大便有实证、虚证及津伤燥结证。

实证:不大便五至六日,或十余日,腹胀,腹满痛,烦躁,谵语,午后潮热,手足汗出,头痛眼花,无表证,此为燥屎内结,为阳、实、热证,应急下之,治以大承气汤攻下热结燥屎。

虚证:不大便五至六日,虽有腹胀,但初头硬,后必溏,燥屎未成,不可用攻下之法。

津伤燥结证:其人多汗,亡津液,肠中燥,大便硬,此为表虚里实,燥结未甚,可与小承气汤,破滞通腑;若胃热,小便数,胃气强脾气弱,经常便秘,大便艰难,可与麻子仁丸,润肠泻热通腑。

凡用攻下通腑之法,大便通时,止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