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奔豚

三十二、奔豚

《伤寒论》中出现2次。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2.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按】奔豚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的病证,如豚之奔样。《金匮》描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65条为里有停水,发汗表不解,激动里水,脐下悸动,伴有气上冲,欲作奔豚,用苓桂甘草大枣汤,温阳利水以制豚作。117条为误用烧针取汗,针处受寒红肿,引起剧烈之气上冲心,用桂枝加桂汤,降气治冲逆以泄奔豚之气。

以上二方证特点的区别点,在于有无水饮。65条,证为阳虚水饮内停,故重用茯苓半斤利水;117条,证为阳虚所致阴寒气上冲,故重用桂枝五两治气上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