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瘀血

三十八、瘀血

《伤寒论》中出现“瘀血”2次,“蓄血”1次。

1.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237)

2.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257)

3.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按】胡老讲:“食毒、水毒、瘀血三者,均属人体的自身中毒,为发病的根本原因,亦是中医学的伟大发明。”“其他所谓病因者,只不过是诱因或近因而已。”瘀者缓也,瘀血古人称为恶血,是指血液循环缓慢或蓄积人体局部,从而失去了血液本身的功能,反而为一大害处,故亦可称为血毒。

瘀血多属内热,脉数,无表里证。其人喜忘,能消谷善饥,大便色黑反易解,可与抵当汤,攻逐蓄血。若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可用桃核承气汤,破血下瘀。凡腹满硬而小便通利者,就要考虑是否有瘀血,这是《伤寒论》的治疗大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