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证的能食

(七)死证的能食

1.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此名除中,必死。(333)

2.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332)

【按】不能食是指进食很少,或素有胃疾,自感脘胀欲呕畏食,病情加重时怕进饮食,证情要辨虚、实、寒、热。“虚”者,因误吐、误下所致,发病一二日为轻(小逆),邪气尚浅,只是中气虚弱,调养即可恢复。若病程延至六七日以上仍不能食者,为胃气已伤,可致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变为他证。“寒”者,不能食又兼小便不利,大便初硬后溏,水谷不别而下,为胃中寒冷,虽有虚热和大便初头硬,不可攻下。热者,里热扰于胃不能食,并有心中懊img,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实者,腑中实热,燥屎内结,又见谵语,潮热者,宜大承气汤下之。190条更以能食与不能食,观察胃气之虚实而区分寒热。能食者,胃气素健,可攘成阳明热证;不能食者,则成胃中虚寒之证。

能食是指食欲、食量和正常人没有区别,即“饮食如故”(129)。不论伤寒或下利,若脾健胃气不虚,虽有病但不影响饮食,也不呕,大小便正常,病程又短,仅二三日,可判断病情不会再发展,预后良好。俗称“有病能吃,恢复就快”,前人说“补肾不如补脾”,有一定的道理。

若病程较长,六七日不愈,脉迟寒多,腹中寒冷,又有手足厥冷及下利,可知全身的情况都不好,本不应能食,此时“反能食”,为胃气将绝,名曰“除中”,必死,俗称“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