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可汗
2025年08月10日
二、不可汗
《伤寒论》出现“不可发汗”12次,“不可更发汗”1次。
1.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
2.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
3.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285)
4.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85)
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286)
7.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364)
8.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23)
【按】仲景以脉而析证。脉微弱(27)、尺中迟(50),脉细沉数(285),脉微(28),均主虚、主里、主津液亏血不足,此三者为虚证,都不可发汗,发汗不仅亡阳,而且会亡失津液。古人无法输液,发汗解表不要损伤津液是定理。咽喉干燥,恶疮不愈的疮家,经常有鼻出血的人,此三者为阴虚火旺之证,虽有表证,亦不可发汗,否则阴阳俱虚,病生他变。364条下利清谷,为里虚寒证,即是有表证,也为表里同病,宜先救其里,不可攻表。若误发汗解表,则汗出亡津液,虚其胃肠,必胀满不能食。
仲景在少阴病中再三论“汗法”,可以证明少阴病是阴、虚、寒的表证,并强调少阴病之表证,脉微细,但欲寐,不可以太阳之法发汗解表,“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