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的花芽分化特点

第一节 西葫芦的花芽分化特点

西葫芦与黄瓜等其他瓜类蔬菜相似,就是花芽分化[1]开始得早,一般在子叶面积不再增长、第1片真叶刚显现时,就已经开始分化花芽了。西葫芦花的性别也存在可塑性,即需要经历无性期、两性期、单性期3个时期。另外,西葫芦的植株在发育早期有一个与黄瓜类似的趋势,即从雄性状态向雌性状态转变的趋势。早熟品种的性态转变开始得较早,一般在第3或第4节就出现第1雌花;晚熟品种的性态转变则开始得较晚,有的品种甚至要到第十几节才开始出现第1雌花。性态转变的早晚是一种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雌花节率是随着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而逐步提高的,早熟品种性态转变开始得早,往往雌花节率也较高,即节成性[2]比较强,瓜码比较密;而晚熟品种的雌花节率相对较低,瓜码比较稀。不过,第1雌花节位与雌花节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第1雌花节位相同的品种间,雌花节率差异很大。观察发现,在西葫芦花芽分化的起始阶段,花芽均有一个短暂的无性期,之后分化为两性花的原基(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形成的可以分化花芽的部分),即花芽具有雌蕊原基与雄蕊原基。研究表明,西葫芦子叶完全展开或第1真叶刚刚出现时,第1个花原基的体积也在增长,但此时的花为雌雄同体;随着第2片真叶展开并出现第3片真叶时,花的性型开始逐渐分化,也就是说,这一阶段将决定第1个花是分化为雌花还是雄花,时间一般需要9~13天。后续节位花的形成以此类推。若雄蕊原基退化,则发育为雌花;若雌蕊原基退化,则发育为雄花。当西葫芦幼苗的第1片真叶展平时,其茎的生长点已经分化大约至第8节以上,且基部的4、5节已经分化出花芽,但性别尚未确定。待西葫芦幼苗生长至4~5片叶即3叶1心[3]或4叶1心时,其生长点已经分化20多节,且10节以下的花芽已经基本分化完成,性别也已经基本确定。所以,构成西葫芦早期产量的花芽在幼苗期基本分化完成,而这一过程正处在育苗阶段。

西葫芦花的性型分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特性、植株本身的营养条件(生长过弱或者过旺),外界的温度、湿度、光照、昼夜温差等,均通过影响西葫芦植株内源激素水平的消长对西葫芦的花芽分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也是可以进行人为调控的。前文已经述及,低温尤其是低的夜温对雌花分化有利;光照强,有利于雌花分化,遮阴或光照较弱时,则对雄花分化有利。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分化,长日照条件则对雄花分化有利,而短日与低夜温组合,可有效促进雌花的分化,增加西葫芦雌花分化的数量,降低第1雌花节位。有研究表明,一天中8小时15℃~20℃的相对低温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一天中长达16小时30℃的高温对雄花分化有利。用400或600 ppm的乙烯利处理西葫芦幼苗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雌花的形成。

鉴于以上西葫芦花芽分化的特性,在西葫芦育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育苗环境的温度及光照条件对西葫芦花芽分化的影响。应根据育苗季节、育苗设施的温、光条件,合理地进行环境调控,使之能够满足西葫芦幼苗生长及花芽分化的需要,防止出现人为因素减少雌花分化、延迟雌花出现的情况发生。

资料卡:

花的性别决定

葫芦科瓜类蔬菜花的分化与发育要经历无性期、两性期、单性期3个阶段,才能确定一朵花的性别。最初为无性别区分的花原基,而后发育为两性花的花原基,包括雌蕊原基与雄蕊原基,最终发育为单性花,即雄蕊原基停止发育则成长为雌花,雌蕊原基停止发育则成长为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