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 述

第一章 概 述

西葫芦的种子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保证西葫芦种子的产量与质量,需要从源头抓起,对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每项技术措施都落实到位。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提前将所有相关技术环节列出,制定技术规程,逐一进行监督执行。

在制种实践中,需要生产的西葫芦种子类型很多。根据品种的类型来分,有常规品种[1](定型品种)与菜用一代杂种[2](F1品种)的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的纯度级别来分,又包括原原种、原种、良种[3]及生产用种的种子生产;按照西葫芦品种的适用季节及栽培方式来分,有露地春季与秋季栽培品种以及设施早春、秋冬及越冬栽培品种的种子生产。另外,F1品种亲本自交系[4]的种子生产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其中,作为原原种和原种来说,种子数量较少,通常由育种者完成制种,但有时原种也可能由指定的单位进行繁殖。普遍的情况是,多数的种子生产单位完成的是良种及生产用种的种子生产,包括常规品种F1品种,这两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不同茬口的品种。不同类型的西葫芦种子需要不同的生产繁殖技术。但在这些繁殖技术中,也有一部分环节是相似甚至相同的,如种子播前处理、播种育苗的具体操作方法、种瓜坐果前后的田间管理原则与要求等,只是在催芽难度、苗期管理、种果发育期管理等的重点上会有所区别。西葫芦常规品种与F1品种的亲本自交系都是纯合系统,只要保证纯度不受影响,制种时可以在种株群体内进行混合授粉,既能保证花粉足量,又可以防止自交带来的衰退,而且田间管理与菜用栽培相似。

本篇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良种与生产用种的种子生产进行介绍、说明的,附带介绍一下有关原原种及原种繁殖的原理与方法。为了实现西葫芦的高效制种目标,需要明确以下的理解认识与工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