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期播种育苗

一、适期播种育苗

西葫芦壮苗的标准为,子叶充分平展,3叶1心或4叶1心;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无病斑,叶柄较短;茎粗4~5 mm,株高约10 cm,节间短,株型紧凑;根系白色完整,发育良好,根量多。

(一)播种期确定

1.常规品种及F1品种亲本自交系的播种期确定

西葫芦常规品种及F1品种亲本自交系春季露地制种的播种时间是当地断霜期往前推30天左右,具体时间应视育苗条件而定,关键是保证断霜后5 cm地温能够稳定在8℃以上时,幼苗刚好生长至3叶1心或4叶1心。考虑到早春的冷空气及晚霜的影响,比较安全的定植时间应在4月中旬左右,这样就可以确定播种育苗时间一般在3月上、中旬,可结合其他可能影响育苗进度的因素最终确定。西葫芦春季露地制种育苗时尚处在低温期,应利用营养钵培育适龄壮苗。可以选择的育苗设施包括日光温室、塑料拱棚、阳畦及电热温床。掌握一个原则,即西葫芦幼苗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育苗场所提供的温度越高,幼苗生长发育越快,育苗期越短。以山东为例,如果采用日光温室加电热温床或者阳畦加电热温床育苗,只要管理到位,一般日历苗龄在20~25天,就可以长成3叶1心的幼苗。

2.F1品种的播种期确定

西葫芦F1品种的春季露地制种除了参照前文常规品种的播期确定原则外,还应考虑父本与母本的花期是否能够相遇。早春育苗夜温较低,不利于雄花分化,父本植株的雄花往往出现较晚,雌花开放比雄花要早,而且存在雄蕊花粉少或者无花粉的情况,使正常授粉受到影响。所以,播期应根据亲本的开花特性确定,要保证母本植株开花后,父本植株上有足够的雄花可用来授粉。父本可以提前播种育苗,一般可以比母本早播种7天左右,以保证在母本第2个雌花开放时,能够有充足的花粉供授粉之用。

(二)种子播前处理

西葫芦种子播前处理的方法对于常规品种、F1品种亲本自交系及F1品种来说,没有任何区别,具体操作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可以在西葫芦种株播种前3~5天处理种子。种子播前处理包括浸种、催芽及种子消毒。种子播前处理的同时可进行一次种子粒选,即对种子进行选择,要选籽粒饱满、色泽黄白、符合品种特征的种子。先浸种,后催芽。温汤浸种即可,也可以用一般浸种。因为西葫芦种子种皮较薄,不适宜用热水烫种,以免因水温过高烫伤种子而影响种子活力。对于F1品种制种来说,一般每667 m2制种田需要母本种子约300 g,父本种子约100 g。

1.浸种及种子消毒

温汤浸种:取播种用的种子,置于玻璃或陶制容器中,加入50℃~55℃的温水浸泡约10 min,期间不断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时,再继续浸种5~6h。之后将种子捞出,放入室温的清水中,不断搅拌搓洗种子,反复清洗2~3次。或者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 min,或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5 min。浸种完成后,将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捞出至于干净的湿纱布或毛巾中,湿纱布或毛巾要多折叠几层以利催芽时保湿。将种子包裹好,放置在可以方便密封的容器或者塑料方便袋中,置于25℃~30℃环境中,在保湿的情况下进行催芽。

一般浸种:操作方法与温汤浸种相似,不同的是直接用室温的清水浸泡种子即可,其余步骤可以参照温汤浸种。

种子消毒:西葫芦种子消毒可以选用药剂拌种、药液浸种的方法。药剂拌种通常用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将干种子与药粉一起装入陶瓷罐或玻璃瓶中,充分摇动使两者混合均匀。待种子表面沾满药粉即可直接播种,不需要再浸种,以保证拌种的效果。药液浸种可以在浸种后、催芽前进行,上述高锰酸钾及磷酸三钠溶液浸种就是一种药液浸种的方法,也可以用百菌清、多菌灵等的溶液浸种消毒,之后再用清水洗净药液后催芽即可。

2.催芽

西葫芦种子催芽的适宜温度为28℃~30℃。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出芽越快,一般24~36 h可出芽,芽长3~4mm时即可播种。一般一批种子中有80%的种子胚根露出(露白)时就可以停止催芽,进行播种。催芽时可以根据种子发芽情况再进行一次筛选,淘汰出芽晚的种子,选择出芽一致的种子播种。

西葫芦春季露地制种时种子催芽有一定难度。因为春季育苗尚处在低温季节,北方地区的2月底至3月初还经常会有冷空气侵袭。西葫芦种子发芽温度要求25℃~30℃,最好是28℃~30℃,早春室内没有加温条件时,一般达不到这样的温度条件,所以需要采取人工加温的方法进行催芽。西葫芦种子催芽的方法非常灵活,如果有条件,在可以进行温度设定的培养箱中,将昼夜温度设定大约10℃的温差进行变温催芽,效果最佳。不过,只要满足温度与湿度两个基本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催芽的方法。下面介绍几个实用的催芽方法。

(1)恒温箱催芽。该方法需要一台能够进行温度设置的电热恒温箱,采取昼夜恒温的方法进行西葫芦种子催芽。一般催芽温度设定在28℃~30℃,24 h恒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种子发芽快,只要是活力较高的种子,通常在此温度下,24~30 h即可发芽80%以上。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催芽过程是恒温条件,不能通过催芽期间的温度变化来锻炼萌芽期的胚,不能有效地提高种子出苗后幼苗的适应性。具体做法:将包有浸种之后的西葫芦种子的纱布包或毛巾包用塑料方便袋或容器密封,放入恒温箱内,每隔5~6h打开一次种子包,使种子透透气,同时用室温的清水冲洗一下种子,之后再将种子包好,继续放置在恒温箱内催芽。当8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停止催芽准备播种。

(2)暖气催芽。该方法可以利用水暖管道,也可以利用电暖器。具体做法:将已经浸种完毕的西葫芦种子包好之后放入塑料方便袋或可以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暖气管道或者电暖器上,如果是利用电暖器加温,需要注意加热温度不可太高。催芽期间,要经常调整种子包的放置方向,以使种子包均匀受热,促进种子发芽均匀,同时要每隔5~6h打开种子包透气,清洗种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经济,不需要额外准备催芽设备,取暖的同时可以进行种子催芽,而且相当于进行变温催芽,对后续幼苗的适应性提升有帮助;缺点是种子受热不如恒温箱催芽时均匀,而且需要注意暖气管道或电暖器的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种子。

(3)热水瓶催芽。准备一瓶热水,水温在40℃~50℃,可以用玻璃瓶,也可以用矿泉水瓶。已经浸种的西葫芦种子用湿纱布或毛巾包成一薄层,将包成薄层的种子包外围再包一层塑料薄膜(地膜或保鲜膜),以利催芽期间的保湿,然后将包裹好的种子包再包在热水瓶外面,用橡皮筋或细绳捆扎一下,放置在室内温度较高的位置即可。期间也需要与前两种催芽方法一样,要经常打开种子包透气,用清水冲洗,直至催芽结束。这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同暖气催芽。

(三)播种育苗

西葫芦种株育苗时的播种要求与菜用栽培相同,而且无论常规品种制种、F1品种亲本自交系制种还是F1品种本身制种,与播种相关的具体操作方法都是一致的,可以互相参照进行。

播种总要求:已经催芽的种子应采用湿播(即先浇水后播种)的方法进行播种,对出苗有利。播种前苗床要浇透水,种子需要平放,覆土厚度为1.5~2.0 cm。覆土既不可太薄又不可太厚,覆土厚度小于1.5 cm时容易出现种子“戴帽”出土[1];覆土厚度大于2.0 cm,则出苗太慢,甚至造成已经催芽的种子死亡。

西葫芦早春育苗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播种,可以用苗床营养土育苗,也可以用育苗基质进行无土育苗,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灵活选择。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可以将草炭与蛭石等比例混合后作为育苗基质,也可以购买成品育苗基质。北方地区早春地温偏低,为了满足西葫芦种子出苗的需要,应使用电热温床[2]进行育苗。为了提高电热温床育苗的效率,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最好结合日光温室或阳畦或塑料拱棚多层覆盖进行。实践证明,早春设施育苗的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提高幼苗质量,有效延长种株生育期。

(1)苗床育苗。可以将育苗床建在日光温室、大拱棚或者阳畦中,有条件的尽量建在日光温室中,可以为幼苗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可以节省电热温床的耗能,降低育苗成本。育苗床的走向可以与日光温室内的栽培畦走向一致,即采用南北方向延长建造;为了获得更好的光、热条件,也可以将育苗床建在日光温室北部靠近北墙的位置,呈东西走向。苗床底部铺设电热线,这样就可以使育苗床内获得较好的温度、光照条件。苗床长度可以根据具体育苗的数量及日光温室内能够提供的场地确定;宽度的设定主要考虑育苗期间的管理操作方便,以1.5~2.0 m为宜;苗床深度25 cm左右,营养土铺填厚度15 cm左右。营养土要用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大田土壤与腐熟的有机肥按照7∶3或6∶4的比例配制。营养土中可以拌入多菌灵等杀菌剂及吡虫啉、草木灰等杀虫剂。营养土要求细碎,不能含石块,所以最好进行过筛处理。

制作育苗床时,须先将苗床底部整平,然后铺设电热线。电热线的规格和长度要根据苗床面积、需要设定的苗床温度来选择。为了更好地控制育苗床温度,还可以安装配套的控温仪,既可以调控苗床温度,又可以自动及时断电,节约能源,降低育苗成本。有关电热温床的建造与使用可以参阅有关蔬菜育苗的书籍或资料,也可以依照电热温床或农用电热线使用说明进行。具体方法本书在此不再赘述。

将营养土填满育苗床后,整平土面,用喷壶将营养土浇透水,然后用窄竹片或木板将床土按照10 cm×10 cm画方格,在每个方格中央用小木棍戳一个小穴,深度1.5~2.0 cm。将已经催芽的西葫芦种子平放在小穴内,用手指轻轻压一下,使种子与穴底部的土壤密切接触,再用小穴周围的土覆盖种子。苗床全部播种完毕后,在床土表面再均匀地撒一层过筛的细营养土,既可以很好地弥合缝隙,又能够使覆土厚度基本一致,有利于整齐出苗。

如果将育苗床建在大拱棚中,具体的建造方法与在日光温室中是相似的,只是在育苗过程中的管理上有所不同,主要是在苗期出现异常低温时,需要在育苗床上加盖小拱棚进行保温,尤其是注意夜间的保温。如果需要,还可以在小拱棚外面加盖草苫进行多层覆盖保温。因为塑料大拱棚的保温性能不如日光温室,尤其是夜间温度往往偏低,而早春的冷空气对苗床的影响一般是由于夜间的低温造成的,所以需要及时进行育苗床的多层覆盖,加强保温。

如果将育苗床建在阳畦中,可以将育苗床与阳畦结合起来建造;或者直接在阳畦底部铺设电热线,即成为育苗床。这种育苗方式只需按照阳畦的温度调控管理办法进行即可。

(2)营养钵无土育苗。采用9 cm×9 cm、10 cm×10 cm的营养钵进行西葫芦种株的无土育苗是一种优于苗床营养土育苗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种株幼苗的根系,定植后根系恢复生长快、缓苗快。无土育苗基质可以用草炭与蛭石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制,加入适量的三元复合肥或者过筛的腐熟有机肥,以满足育苗后期幼苗对营养的需要,也可以购买商品无土育苗基质或育苗营养基[3],直接用于播种。具体方法:将无土育苗基质加水湿润,与有机肥或复合肥拌匀,加入适量杀菌剂、杀虫剂,然后进行分装。实践表明,无土育苗基质最好在分装至营养钵前加水润湿,既可以减少分装时的粉尘危害,又可以便于分装完之后浇水渗透。基质不要填装太满,以距离营养钵边缘约3 cm为宜,防止浇水后溢水。播种前将营养钵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在营养钵的基质中间用小木棍戳一个深2 cm左右的小穴,将已经催芽的西葫芦种子平放在小穴底部,用手指轻轻按压,使种子与基质贴合紧密,再将小穴周围的基质覆盖上种子。也可以用孔数较多的塑料穴盘进行无土育苗,但出苗后需要进行一次分苗,工作量会有所增加。用营养钵培育的幼苗不需要分苗。待种子全部播完之后,在每个营养钵基质的表面撒一薄层潮湿的基质覆盖,既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又可以使播种覆土厚度达标。因为无土基质比重要比营养土小,如果覆盖厚度小于1 cm,容易使西葫芦种子“带帽”出土。可以在种子全部播完后,将营养钵或塑料穴盘表面盖上地膜,以保证种子处在温度与湿度均较为适宜的环境中,以利尽快出苗。

如果西葫芦春季制种时为了降低进行设施育苗的成本而采取直播的方式,可以采用改良的地膜覆盖方式,即先盖天后盖地。具体做法:起垄播种。在垄上按株距45 cm左右挖大穴,一般穴深约5 cm,穴口直径约10 cm。穴中浇透水,待水渗下后适当经日光曝晒提温,将已经催好芽的种子平放于穴底,与湿土紧密贴合,覆土盖严种子,厚度约2 cm。播种后覆土表面离穴口深度3~5 cm,表面盖地膜,地膜要绷紧。播种后穴内有一个小空间,就像一个小温室。该方法能有效避免晚霜的影响。由于播种后穴内夜温比穴外高5℃以上,白天中午比穴外高10℃以上,更有利于西葫芦种子出苗后的生长。在幼苗叶片未接触地膜之前不必放苗,一般幼苗能在穴内生长7天左右。当叶片顶住地膜时,要及时破膜放苗,防止幼苗叶片被烫伤。待晚霜过后,将幼苗全部放出,苗株周围用土封严。

(四)苗期管理

常规品种与F1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制种时的苗期管理没有区别,可以互相参照进行。

西葫芦春季露地制种育苗时的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调控好育苗场所的温度与光照条件,而温度的调控是苗期管理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需要关注苗期病害。从前文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西葫芦的花芽分化开始较早,植株基部第1、2、3个雌花的花芽分化通常是在苗期完成的,而第2、3雌花又是西葫芦种株留种的备选雌花。从温度对西葫芦花芽分化的影响看,低温尤其是低的夜温对西葫芦雌花分化是有利的。鉴于此,西葫芦苗期的温度管理就更加重要了。苗床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温度15℃~18℃。待50%以上的种子出苗后,白天开始通风,既可排湿又可适当降温防止幼苗徒长。

(1)温度管理。无论在日光温室中进行电热温床育苗,还是在塑料大拱棚或者阳畦中进行电热温床育苗,一般苗床的温度是可以保证的,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近地层的空气温度,所以出苗后的苗床温度是能够满足需要的。这样一来,西葫芦种株播种出苗期间管理的关键是及时调控苗床夜间的温度,不可以因有电热线加温而导致夜温偏高,影响雌花的分化以及造成幼苗徒长。

苗期温度调控目标:出苗前,育苗床的昼温为28℃左右,夜温为15℃左右,根际温度为20℃左右,最低16℃左右,不需通风降温。当50%以上的种子出苗时,白天可以适当通风以降低床温,苗床内的适宜温度为白天18℃~25℃,夜温要尽量控制得低一点,以10℃~12℃为宜,防止幼苗徒长。当90%的种子出苗后,多数幼苗的子叶逐渐展开。在子叶展平到第1片真叶出现期间仍要注意适当降低夜温,以促进雌花的分化,昼温维持在19℃~25℃,夜温10℃~13℃。第1片真叶展开后,苗床温度可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调控到25℃~28℃,夜温15℃左右,为幼苗生长提供较好的温度条件,促进幼苗快速生长。随着外界气温的回升,白天的温度条件逐渐变好。所以,成苗以后的温度管理要重点关注白天中午的高温影响,尤其是用阳畦育苗时,如果遇到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情况,中午更容易出现30℃以上的高温,这时应该及时对苗床进行通风降温,合理调控电热温床的加温时间及温度设定值,防治高温尤其是根际高温的不利影响。电热温床育苗时,由于苗床温度条件好,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容易出现床土干旱,要及时补水,避免幼苗根系落干,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移栽定植前10天左右,注意加强通风,降低苗床温度,进行移栽前的炼苗。白天的温度控制在15℃~22℃,夜间8℃~12℃。定植前1周左右,苗床需要昼夜通风炼苗,炼苗的目的是为了种株能够快速缓苗恢复生长。注意炼苗要循序渐进,不可突然打开通风口,以免伤害幼苗。

(2)光照及其他管理。早春育苗时的光照条件还是可以满足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在保证不影响温度调控的前提下,日光温室或阳畦的保温覆盖物要尽量早揭开、晚盖上,尽量延长幼苗的见光时间,一般应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日照时数。水分管理应视营养土或育苗基质的干湿情况进行。育苗前期应适当控制浇水,不干不浇水,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徒长,培育壮苗。育苗中期要注意不能缺水,以免影响幼苗生长及花芽分化。定植前,应适当控水炼苗,有利于定植后的缓苗。

(3)苗期病虫害防控。西葫芦苗期病害相对较少,不像黄瓜容易得苗期猝倒病。早春育苗时气温尚低,病害虫害还未开始流行,所以西葫芦苗期的病虫害防控任务还是较为轻松的。苗期容易感染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病毒病等,害虫有蚜虫、美洲斑潜蝇等。这些病害、虫害的具体情况及防控措施将在本篇第五章中做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