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 述
西葫芦露地生产包括春、秋两季茬口,这两个茬口所处的季节都是温度条件能够相对满足西葫芦生长发育的时段。与此相对应的,西葫芦露地制种也是包括春季与秋季两个季节的种子生产。具体比较下来,春、秋两季各自适宜生产的绝对时间是明显不同的,其他方面的具体差异也很明显。
首先,来看西葫芦的春季露地生产特点。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从断霜后开始定植,直到拉秧停止生产,前期易受迟迟不退的冷空气即倒春寒的影响,而后期气温升高速度快,病虫害明显加重,植株生长不良,果实发育受影响。概括起来,就是春季存在气温前低后高、适宜的温度条件持续时间较短等问题,这成为西葫芦春季露地生产的限制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西葫芦春季露地制种的外部因素。
其次,再看西葫芦的秋季露地生产特点。西葫芦秋季露地生产一般8月中旬播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播种育苗时还处在高温季节,温高、雨多、病虫危害严重,成为影响西葫芦秋季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自然也会对西葫芦秋季露地制种带来直接影响。不过,秋分之后,气温逐渐降低,尤其是夜温下降较明显,昼夜温差也逐渐加大。相比之下,西葫芦秋季露地生产的中、后期反而要比春季露地生产的温度条件好很多,只要前期管理到位,秋季露地生产适宜时间要比春季露地生产稍长,秋季露地制种也是同样的情况。
为保证制种品种的遗传特性得以充分体现,西葫芦露地生产所用的种子应尽量在与菜用栽培完全一致的季节与环境条件下进行生产,避免因为制种季节与制种品种所要求的生长季节不一致而导致生产出的种子种性出现劣变。为了减轻病虫危害,兼顾隔离采种的需要,西葫芦春、秋两季露地制种时,可在制种田里设置防虫网罩。支撑防虫网的骨架可以利用大拱棚、日光温室撤除棚膜后的拱架。如果连片大面积制种,可以将制种田分块后覆盖防虫网罩,在田块四周架设水泥预制杆,再横向拉承重铁丝,将防虫纱网缝制连接后罩在制种田块上,否则就需要采取空间隔离的方法。
由于北方地区露地条件适宜西葫芦生长发育的时间都不是很长,而西葫芦种果在种株上至少要生长35天以上。因此,无论春季还是秋季的西葫芦露地制种,都要想方设法延长西葫芦种株的寿命,防止种株早衰,以满足种果及种子发育的最短时间要求。相比之下,秋季使用的品种可以在春季进行制种,反之则不适宜。这主要是从西葫芦植株花芽分化特性考虑的。由于西葫芦秋季露地制种时的气温变化趋势是前高后低,适当晚播种尽管可以避开高温时段带来的病虫危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比较高的夜间温度对制种品种早熟性即第1雌花节位出现早晚的影响,但若种株生长后期外界气温下降后不加设施保温,会使种株生育期缩短,种果及种子的发育时间也随之缩短,难以收获优质高产的种子。要想保证西葫芦种株及种果足够的生育期,就只能在高温期的8月份播种,这会使幼苗在高温条件下生长,极易感染病虫害,尤其是蚜虫与病毒病;而且幼苗在夜间温度较高的时段生长,种株的第1雌花节位必然会比原品种升高,直接影响品种的早熟性表现,人为造成品种种性的劣变。这就是为什么春季露地栽培使用的西葫芦品种一定不要进行秋季露地制种,而秋季使用的露地西葫芦品种安排在春季露地制种则是可以的。因为春季露地制种时的气温变化趋势是前低后高,而西葫芦种果一般是要求从第2个雌花开始坐果,最高节位到第4个雌花。也就是说,西葫芦种瓜坐果节位低,春季露地制种时,如果条件允许完全可以提早播种育苗,使种瓜坐果期提前。只要种株发育后期管理到位,春季露地的生长时间能够满足种瓜及种子充分发育的需要,种株不会因为病虫危害发生早衰,生产的种子也不会因为苗期的高温尤其是夜间高温导致品种种性的劣变,丧失早熟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