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果实的发育特点
2025年09月26日
三、西葫芦果实的发育特点
西葫芦的果实发育前提是必须经过授粉,或者使用促进坐果及果实发育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如2,4-D等。如果雌花没有授粉或者没有使用促进坐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西葫芦的子房一般难以正常膨大,表现为雌花开放后随着花冠的萎蔫,子房逐渐萎缩黄化即俗称的化瓜,但果柄一般并不会脱落。对西葫芦来说,果实内的种子发育可直接刺激果实发育。西葫芦果实中种子的数目、种子的分布、果实的最终大小和形状,这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然,有些品种能够表现一定的单性结实特性,但具体的情况也有差异,有的表现为果实的果柄端能够逐渐膨大,但果实先端则慢慢萎缩停止膨大或完全不膨大,呈现尖嘴瓜的状态;有的先端不膨大的部分占比较大,有的则占比较小或极小。这种未经授粉发育起来的果实与正常授粉后发育的果实相比,存在明显的异常,果实的商品性较差。
西葫芦的果实发育还存在明显的前后相互抑制的现象,即植株下部节位的果实竞争养分的能力一般大于上部节位的果实。正因为如此,在进行西葫芦菜用栽培时,达到商品成熟的果实必须及时采摘,以免影响后续节位雌花的坐果及果实发育,即防止出现坠秧的现象。而对于采种植株来说,当选定了一个留种用雌花并授粉坐果后,该果实的迅速膨大使之成为养分竞争中心,后续节位的雌花即使授粉也很难坐住果,均表现为化瓜。所以,在制种实践中,西葫芦种株上通常只选留1个种果。
西葫芦种果的充分发育对种子发育也存在直接影响。有研究表明,西葫芦种果的瓜龄影响种子的产量与质量,以及种子播种出苗后的幼苗质量。种果在种株上需要满足基本的发育天数45天左右,最短也不应少于35天。若瓜龄短于45天,则种果在采收离开种株后,必须进行足够时间的后熟,以使瓜龄与后熟时间之和起码达到、最好是超过45天,从而保证种子的充分发育,有效提高种子粒重及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