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

三、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

(一)发病条件

白粉病一般从种株基部老叶先行发病,然后向中、上部新叶扩散,最后蔓延至整棵种株。在10℃~30℃、空气相对湿度25%~85%的条件下,病菌孢子均可萌发、侵染;发病适宜温度为16℃~24℃,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30℃以上或10℃以下,病菌孢子难以萌发并失去活力。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与侵染,而高温干燥对分生孢子的繁殖及病情扩展有利。尤其当高温、高湿与高温、干旱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及感病寄主时,白粉病最易发生与蔓延。此外,栽培管理粗放,施肥、灌水不当,尤其偏施氮肥的地块,易造成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株间湿度大、光照不足、种株长势弱,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西葫芦露地制种时,种株白粉病的始发期一般在5月末至6月初,这一时段的最高气温大约在25℃左右,由于白粉病病菌繁殖速度快,所以极易流行。而到了6月上中旬,白天最高温可达30℃左右,夜间及早晨结露或者遇到阴雨天气,干旱与湿润环境的交替,为西葫芦白粉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可加剧病害的发生。6月下旬以后,田间虽存在大量的病原菌且外界湿度高低交替,但最高温度均在30℃以上,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受到影响,病害的蔓延速度反而下降。

(二)传播途径

白粉病菌可在设施瓜类蔬菜连作地块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的来源。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与子囊孢子主要靠气流或雨水及流水传播,发病种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完成再侵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