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1品种的制种

三、关于F1品种的制种

西葫芦F1品种的制种与常规品种制种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差异。共同之处在于,这两类品种的种子生产都需要进行人工授粉或利用昆虫辅助授粉,以保证单果种子数量。最大的不同在于,F1品种的种子生产如果隔离措施不严格到位,很容易发生自交或非目的性杂交。虽然南瓜属的另外两个种,即中国南瓜与印度南瓜不容易与西葫芦发生杂交,但西葫芦不同品种间的杂交是极易发生的。当有其他品种的西葫芦与制种田相邻种植,而隔离措施又不到位,就会发生非目的性杂交。如果母本植株上的雄花没有摘除干净,则容易发生自交。无论非目的性杂交还是自交,均直接影响F1的种子纯度,进而影响杂种优势的表现。因此,在西葫芦F1品种制种过程中,严格的隔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避免任何非父本花粉落在母本的柱头上。

在西葫芦F1品种制种栽培中,开花阶段是种株生长发育及能否结实良好的关键时期。除了一般措施外,关键是授粉良好,且不可喷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此外,父母本的开花同步性极为重要,否则会给种子的产量与质量以及种子收获、加工、贮藏等带来不便。所以,采取协调一致的栽培管理措施是保证西葫芦F1品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基础。同时,需要在种株播种育苗前,了解清楚制种品种的父母本开花特性,根据双亲的具体现蕾开花情况,合理安排父母本的播种期,通过错期播种,将父母本的雌、雄花开放时间调控到同一个时段,以保证雌花盛开时有充足的父本花粉供应。

应于西葫芦种株的各个生育期根据种株及种果性状的综合表现,在田间管理的同时对父母本进行严格的去杂去劣,无用的雌花和雄花应及时全部摘除。做好花选[5]、果选[6]、株选[7]等工作也是保证杂交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环节。西葫芦开花后花粉生活力迅速下降。有研究表明,在0℃~4℃、干燥的环境条件下保存西葫芦的花药,能够使其自然散粉。虽然用这种方法可以短时间贮藏西葫芦的花粉,但还是用雄花开放当天的花粉授粉效果最佳,种子产量也高。

一般F1品种父母本定植比例为1∶3~1∶4,也有用1∶5~1∶7的。具体的父母本定植比例应根据制种品种的父本雄花花药的大小、花粉量的多少确定。也可以采取集中定植父本的方法,待整个制种田授粉完毕,将父本植株全部拔除或者进行父本每株3~4个商品果的生产,以便增加收入降低制种成本。父母本的定植密度一般是每667 m2定植2500~3500株,可适当增加母本定植密度,视具体品种的植株开展度而定。在宽窄行定植时应留出授粉时的走道,防止授粉操作时来回走动碰伤植株。种果坐住后,要加强田间种株管理,尤其在种果膨大期一定不能缺水,并注意防止种株早衰。随着种果的不断发育,要及时做好株选。当种果充分膨大后,种株逐渐进入衰败期,株选最好在种果充分膨大后及早进行,种株的各种性状容易观察,收获前还可以根据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第二次株选。

当西葫芦F1品种留种果实确定后,母本自交系植株上后续出现的所有雌花和雄花需要全部摘除,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使种株制造的光合产物集中供应种果及种子的发育。在西葫芦F1品种制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去杂去劣工作,至少应进行3次,可以在苗期、开花结果期、种果收获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