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墓室画像中铺首衔环图像的研究

第十一章 汉代墓室画像中铺首衔环图像的研究

铺首衔环图像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文化观念。本章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铺首衔环图像的深刻文化内涵及功能意义进行揭示。根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基本概念及逻辑,本章分析了铺首衔环图像的原始意象及其在人类象征体系中的视觉符号表达。文章从山形冠、眼睛、口与齿、环与带等图像单元和空间诗学视域下铺首衔环图像整体含义入手,在艺术与文学、语词和民俗的世界中考证其视觉形式的符号原型,总结铺首衔环在社会契约和精神认同中所形成的文化意义。因此,本研究既是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所做的汉画像的个案研究,也是建立在考古学基础之上的图像学、符号学和文化学的一种综合研究。

汉画像是汉代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与神圣信仰相融而成的精神图景和文化景观。铺首衔环图像是从世俗领域中划分出神圣空间场域的徽标,和上古时代中国青铜器物上的某些神异纹饰的功能有相似之处,是古代先民对自身遭际的神秘事象,或继承或改造或凝聚而符号化,进而做出视觉性表达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铺首衔环图像的外在审美性与内在思想性构成了一定的矛盾。通过长期的精神认同和社会契约,公众使用铺首衔环图像具有特定的心理期待,即内在汇聚吉祥辟邪之义和外形凸显怪异威严之感所形成的审美心理张力与礼仪情境效应。因此,铺首衔环图像显示了早期中国人对信仰、风物、经验和空间进行综合把握的高超能力,并成为一种文质互异的造型符号。